東北網哈爾濱12月29日電 從12月13日至今,暴死在北京同仁醫院的農民工王建民家屬雖然奔走呼號,卻一直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說法。整整15天過去了,臨死時口吐鮮血、一直哀號著『救命』的王建民不會想到,他活著時雖然未得到同仁醫院的認真救治,死後卻獲得了院方要求的高水平屍體解剖檢查的『待遇』;他更不會想到,一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大醫院和他這個小小的農民工『較上了勁兒』。『王建民之死』系列報道在黑龍江晨報刊發後,廣大讀者紛紛致電,表達了他們心中的三個疑問。
王建民生前曾懷者強烈的求生欲望,兩度被『120』送到同仁醫院,三次向院方求救。但是,第一次到醫院求救時,兜裡沒錢的王建民只是在朋友的幫助下,打了價值1.8元的止痛針後便離開了醫院。當他因為大口嘔血疼得直嚷救命第二次被送入這家醫院後,在醫生的眼皮底下,在『搶救室門口』,在『錢送來了纔能治療』的制度面前,一步步走向死亡。回顧王建民的整個『治療』過程,除了掛號費外,醫藥費只花了區區1.8元,堪稱中國『最廉價的死亡』。王建民生前一直渴望能被醫院重視、被醫生檢查,在他死後這個願望得以實現了。
12月19日,進京為弟弟的死討說法的王建群接到了北京同仁醫院的電話,詢問其是否同意近日進行屍檢,王建群表示同意,而這時已是王建民死亡後的第六天了。第二天,王建民的家屬與律師一道來到北京同仁醫院,就屍檢一事與院方交涉。院方負責人田劍表示,他們同意家屬提出的屍檢要求,但前提是由同仁醫院來做,律師代表家屬拒絕了院方自行屍檢的要求。
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蒙國軍說:『老百姓都知道一句話:「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兒」。如果醫院是當事一方,怎麼可以要求自行進行屍檢呢?』
12月20日,面對家屬提出的請第三方做屍檢的要求,院方馬上表態說醫院不會與家屬一起提出申請。據黑龍江五洲律師事務所劉慶纔律師說,在類似有關醫療糾紛的事件中,為了公平起見,通常都是由院方和家屬一起提請第三方進行屍檢,並由第三方做司法鑒定。『堂堂的同仁醫院根本不用這樣難為死者家屬,不用「較量」,也知道你同仁醫院要比一個農民強大得多、聰明得多。』一位網民對同仁醫院的做法這樣調侃。
王建群說:『弟弟死得太慘了,家裡人就是想知道王建民的真正死因是什麼。』經過3天艱難的協商,死者家屬終於和醫院約定,23日下午兩點由家屬委托指定的法鑒機構———北京盛唐法鑒中心進行屍檢。疲憊不堪的王建群終於可以長出一口氣了,而實際上,王建民的屍檢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順利,這只是醫院和他進行的第一個回合。就在屍檢即將開始,死因即將確定的關鍵時刻,同仁醫院突然變卦了。
23日下午兩點,就在一切准備工作就緒,北京盛唐法鑒中心馬上要開始對王建民的遺體進行解剖時,院方突然臨時通知『暫時不能做屍檢,他們已經以王建民非正常死亡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要求北京市東城區公安分局介入調查此事』。
難怪王建群要氣憤:『不論是一個講誠信的人,還是一個講誠信的單位,都不該出而反而,朝三暮四,這是就連他這個沒有念過的書的農民都懂得的道理,同仁醫院怎麼會不知道呢?我弟弟活著的時候,在醫院向他們喊救命的時候,他們為什麼不下這麼多工夫?這麼用心?人已經慘死了,還要這麼折騰來折騰去?同仁醫院到底怕什麼?又想乾什麼呢?』
同仁醫院的做法令很多人有話要說。哈市道外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市人大代表宋薇說,她和身邊的很多人都在一直關注著王建民事件。按照規定,王建民的家屬申請由北京盛唐司法鑒定中心來做屍檢,而且事先已經征得院方同意,完全符合法律程序。『同仁醫院方的做法實在不合常理。』
省政協常委、農工民主黨黑龍江省委委員宋立權替王建群們擔懮:『一個失去了親人的外鄉農民每天奔波在北京,心理上、身體上承受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壓力和痛苦,經濟上也會越來越困難。這樣拖延下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痛苦的煎熬。』
用一波三折來形容王建民的屍檢絲毫也不過分。死者家屬代理律師、北京法准律師事務所的單正宏律師說,由公安部門介入進行屍檢,程序會很復雜。公安機關不僅要查出死者的死亡原因,還要詳細查清屍體的病理病變,做出結論性的法醫鑒定,最終出結果的時間也相應較長。這對死者家屬的吃、住和精神心理狀態,都會造成很大壓力。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慧穎博士說,同仁醫院要想報案的話為何不在王建民死亡之時就報案呢?而非要等到已經同意並約定由第三方司法鑒定機構做屍檢後纔報案?律師擔心地說:『王建民死亡這麼長時間了,突然停止既定的屍檢,很容易因耽誤時間過長而影響屍檢結果。而這一切對死者家屬來說都是非常不利。』
『推諉、拖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社會醫學教授、哈市衛生局原副局長哈志年說,據他所知,同仁醫院前不久還把醫院旁邊一個面臨經營困境的三星級酒店買了下來,顯然,同仁醫院的實力是成千上萬的『王建民』們不能匹敵的。但是,哈志年相信,在事實面前,在道德和法律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