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 這幾天,運華廣場105棟四單元602室居民范女士為交熱費鬧心:范家向運華物業公司交的兩個月包燒費已過期,家裡溫度照樣不達標,而物業已多次讓她續交熱費。
據范女士講,在2003—2004、2004—2005兩個采暖期,室溫只有11℃至12℃,讓運華物業找原因,管理部的李經理說:『你家樓上沒賣出去,冷屋子吸走了你家的熱氣』。范女士獲知,自家樓下的飯店、美容院,在2003年冬天屋裡冷得留不住顧客,2004年夏天單獨改造了管道,當年冬天這些商服房就非常暖和了。范女士要求給自家的暖氣管道改一改,運華物業不肯改。今春供暖結束,范女士因家裡室溫始終不達標,向運華物業追討熱費賠償,後來物業開了一張1000元的白條子賠償,頂了范女士的物業費。今年的采暖期開始,物業與范女士達成協議,讓她先交兩個月的熱費『以觀後效』,若再燒不熱范女士可以拒絕交費。
隨著12月20日續交熱費日期臨近,居民與物業對室溫測量的矛盾日益顯現。范女士講,14日19時,物業來范家用電子測溫儀測溫,3個房間都開著電暖器平均溫度為16℃。27日下午,李經理帶人拿著紅外線測溫儀來到范家,屋裡仍舊冷颼颼卻測出了20℃,范對這一測溫結果不認可,拒絕簽字。
29日上午,運華物業公司唐姓房管員帶著水銀溫度計到范家,與記者一起測溫。結果,物業、記者測溫均為17.0℃。半個月裡,物業用3種器具3次測溫,得出了三種結果。
面對記者的測溫結果,范女士說:『熱是商品,我就是要算清供熱「短斤少兩」的細賬,保護自身權益。』
遵循科學規律
解決供暖『通病』
就供暖住戶之間偏冷偏熱現象,哈工程大學建築學院孫剛教授說,應遵循科學規律解決供暖『通病』。供熱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直接供熱,就是由鍋爐房向居民住宅直接送熱,稱為『直聯』;二是間接供熱,通過換熱站換熱後向居民供熱,稱為『間聯』。為保證供熱先決條件,『直聯』系統需要供、回水之間的壓力差,差值一定要滿足、大於某一個數值,比如1—1.5公斤,以保證熱網正常循環。對『間聯』系統而言,要求二級網的供、回水壓差滿足上述數值,小於它或者很小就會產生循環不暢,供熱不達標。而造成壓差過小的原因,主要是熱網的平衡沒有調整好,其結果是近端超流量、遠端循環不夠,造成遠端偏冷、近端過熱。反之,如壓差過大會造成循環泵浪費。所以,壓差數值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供熱管網的長度,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解決方式有兩種,一是調熱網,二是加大供熱量,使遠端達到要求。
·邊之坪·
樓下商服房自改管道後暖烘烘,樓上居民房交了熱費卻冷颼颼。冷屋子明明改造管道後就能暖起來,物業就是拒絕為居民改管道。
既然熱是商品,居民交了熱費,物業就應該想方設法讓冷屋子熱起來。兩個月來屋裡一直冷颼颼,點著電暖器纔勉強達到16℃。既然冷屋子始終沒熱起來,又憑什麼向居民催繳剩餘的熱費?
供熱出現『短斤少兩』,逼得居民要和物業算清細賬。這賬,該算,且要算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