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 寒假臨近,在巨大的昇學壓力和社會需求下,『校外補課』又成了各方關注卻又互相矛盾的焦點———家長絞盡腦汁地把孩子『塞』進名師掛帥的補課班,老師『入鄉隨俗』地奔波於渴求知識的不同學生中間。教育部門則是禁令高懸———禁止教師在無辦學許可、高收費的『黑』補課班兼課……
『補課社會化』勢在必行
實行社會化: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查缺補漏的補課需求強烈,因此補課社會化已是大勢所趨。市教育局副局級督學劉洪濤認為,借鑒韓國、日本發達國家以及北京、上海等先進城市的做法,在不侵害大多數學生的利益下,哈爾濱市應加大力度規范社會力量辦學補習班,對其辦學資質、收費標准等統一管理,供學生自願選擇。
目前上海一些知名學校以社會力量辦學的名義成立文化補習學校,生源以本校為主,同時面向社會,向補課的社會化、市場化邁出了一大步。
『掛牌授課制』:哈市35中學校長丁勇慧認為,在嚴厲打擊以贏利為目的的『黑』補課班的同時,可以通過合法的補課學校匯聚各種師資力量,並根據師資『含金量』確定收費標准,實行『掛牌授課』。例如高級教師、一級教師、初級教師的水平不同,對社會貢獻和價值體現也不相同,就應有不同的收費標准,供家長、學生根據自身實際來選擇。這樣既滿足學生的需求,也符合教師按勞取酬的市場規則,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如果超過了教育部門統一限定的標准收費,就應進行相應的處罰。
嚴禁講新課:目前校外假期補課班90%是講下學期的新課,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做法。在追求提前掌握知識的表面效應下,其實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補課班回到課堂上,有些學生會失去對知識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
秋實中學姚志娟老師認為,補課內容應該與課堂傳授同步,由課本知識向課外能力拓展,例如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學鑒賞、作文訓練、外語口語等不同的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姚志娟建議,校外補課班可實行『走班制』,為學生提供一個可選擇的學習空間。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開層次、分開科目,缺啥補啥。讓優等生吃好,中等生有收獲,薄弱生有提高,對癥治療,量體裁衣,適合學生的教育纔是最好的教育。
據教育部門透露,哈市經過審批的正規文化補習學校僅200餘家,而事實上假期存在的各種『地下』補課班達到上千家,且班班爆滿。如何合理規范校外補課班,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目前已成為教育行政部門著手調研、急需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
昨天,本報記者連線家長、學生、一線教師、初中校長、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等各方人士,通過報紙『聽證』哈市補課市場的新出路。
『地下』補課市場巨大
據市教育局紀檢監察處處長陳修林講,目前哈市只有兩種補課班是合法的:一種是初中畢業學年的校內收費補課,另一種是持有物價、教育部門頒發辦學和收費雙重許可證的社會力量辦學補習班或文化學校。
而事實上,除了上述兩種合法補課之外,哈爾濱市一些『地下』補課班也相當火爆———個別家長租用隱蔽的地點,串聯知名學校的各科教師,私下面向社會招生。每個補課班的學生從20幾人到上百人不等,每堂課每名學生收費在10元至50元不等,補課教師的月收入在幾千元有的甚至幾萬元。
盡管存在環境差、收費亂、管理不規范等諸多弊端,『地下』補課班卻屢禁不止,反而被眾多家長、學生『趨之若鶩』,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教師校外兼課』尚無說法
對於『教師能否利用業餘時間在校外兼課』,市教育局紀檢監察處陳修林處長說,目前《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法規中都沒有做出明確規定。
對於『黑』補課班的處罰,教育部門暫時也無法可依。如果補課班設在居民家、有收費行為,則需要公安、稅務、教育等多部門參與的綜合治理,這也是『黑』補課班屢禁不止的一個主要原因。
陳處長表示,下一步教育部門將把『綜合治理黑補課班』、出臺『相關教師管理細則』,對『是否允許教師校外補課、到哪兒補、老師校內工作考核』等規范補課行為的相關規定,列入重要工作課題進行專項調研。
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這是香坊區某民辦學校一名初四學生的補課日程表:除了校內的正常補課外,每周三的晚上要到南崗一所文化學校接受名師『點撥』,雙休日則是趕場般往返於另外兩個區的兩個補課班之間。『孩子很累,開銷也很大,但沒有別的辦法』,孩子的家長對記者說,目前的考試選拔機制造成考題很難,很多超出課本范疇。面對昇學壓力,只能通過校外補課強化訓練,『只要找到真正把孩子教會的老師,投入多少錢我們都認』。
而一些教學質量相對薄弱的學校家長也向記者坦露苦衷:面對中考、高考的全市『一張卷』,各學校間的教學差距也暴露出來。如果不補課,自己的孩子就很難與名校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在校外找名師補課的確是一些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途徑。
尋找需求與利益平衡點
教師校外補課,已成為師生間公開的『秘密』。南崗區某知名初中的教師對此直言不諱:教育作為資本,同樣不能違背市場經濟規則。有需求纔有市場,在保證校內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課餘在校外兼課按勞取酬,也是滿足社會需求,體現了自身價值。而一些名師補課則是盛名所累,推都推不掉。
對於社會上關於『課內留一手,課外搞創收』的疑慮,這位老師說,這種師德敗壞的行為是極個別的。因為,老師深知自己的『生命線』在哪兒,如果在校內的講課水平差,校外就不會有好聲譽,在補課班也站不住腳。他認為校外補課班因為生源不同,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反而有所促進,形成課內課外的良性教學循環。
采訪中,很多老師建議:補課不能『一刀切』,只能變堵為疏。有關部門應對補課班的資質、收費、補課時間以及內容等進行規范管理,這樣纔能保證補課質量,杜絕『黑』補課班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