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綏化廣泛開展『五戶』建設活動引領建設新農村
2006-01-04 15:07: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魏清波 楊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4日電 綏化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在農村廣泛開展獨具特色的『五戶』建設活動,充分發揮『五戶』在解疑釋惑、快奔小康、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倡導新風、豐富生活、示范引帶方面的作用,目前,全市已有『五戶』近10萬戶,『五戶』如繁星點點散落在綏化農村,使綏化農村顯現新的活力。

  撤鄉並村、精簡乾部、稅費改革等讓農民歡欣鼓舞,農民的要求、願望隨之高了起來,新的矛盾、難題也擺在各級領導面前。想致富,缺少身邊的典型引路;想了解科技和信息缺少渠道;開展文體活動無陣地;解決鄰裡糾紛,化解乾群矛盾無去處;開展環境建設,弘揚文明風氣無樣板。為化解這些難題,綏化市委從2004年開始在全市農村開展精神文明『五戶』建設工作,並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紮實推進取得初步成效。在五戶的推動下,一些村顯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發展的新氣象。

  『五戶』即:小康建設中心戶、文體活動中心戶、理論學習中心戶、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戶、精神文明創建中心戶。綏化在那些有一定影響力,群眾認可的,有文化,有組織能力,有人緣,願意做群眾工作的農民中,由鄉村組織確定出具有代表性的『五戶』。

  北林區東興農民孟憲峰平時愛琢磨,對農業政策熟悉,他家被定為理論學習中心戶。為提高村民思想認識,他著重宣傳『一免兩補』等新政策。最近又開始宣傳科學發展觀以及建設新農村給農民帶來的好處,講理論時還經常用點小比喻,農民愛聽。他家在公路邊,他還在自家門前拉起了橫幅『團結自尊,共建文明』。

  北林區興福鄉聚寶村張德山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設小康中心戶,他靠大豆良種繁育致富,資產200多萬。在他的帶領下,村裡農民成立大豆良種繁育聯合體,還通過『一事一議』方式修了村裡的路,本村群眾鬧點小矛盾也找他處理。

  北林區張維鎮趙臣是小康建設中心戶,他靠制磚起家後,又帶領鄉親走出國門,僅今年就帶出63人赴俄羅斯,掙回70萬元人民幣。他還准備在俄羅斯有更大的發展,讓更多的鄉親實現致富夢。

  精神文明創建中心戶於興有平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引導大家移風易俗,弘揚正氣和傳統美德。小到結婚酒席菜單上的勤儉節約,大到贍養老人,他都宣講道理。文體中心戶孟繁春的家是全村的文體活動室,農民閑暇時可以打乒乓球、臺球、羽毛球。文體活動的開展,使喝酒、耍錢的少了,既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又剎住了不良風氣。目前,北林區已確認的『五戶』有12019戶,佔總戶數的10%%。

  適時的組織、引導、幫助和扶持,放大了『五戶』的輻射效應,更多的農民被帶入『正途』,理論學習中心戶抓『知』,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戶抓『義』,文體活動中心戶抓『樂』,精神文明創建中心戶抓『行』,小康建設中心戶抓『利』。『五戶』在鄉村乾部與農民群眾之間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為基層乾部增加了幫手,促進了農村的文明富裕、穩定和諧。三年來,僅北林區通過『五戶』參與化解土地糾紛等各種矛盾5600餘起,避免發生信訪、上訪事件212件,農民帶頭組建農民樂隊、農家書角、農友球隊等500多個,發展各類合作產業132個,引帶勞務輸出3萬多人。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