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發改委就實施非政府性投資項目核准辦法等問題答記者問
2006-01-06 09:38: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6日電 黑龍江省政府制定了《黑龍江省非政府性投資項目核准辦法》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推進全省投資體制改革,根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規章規定,省政府制定了《黑龍江省非政府性投資項目核准辦法》以下簡稱《核准辦法》 ,並將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便於各有關方面詳細了解該辦法有關情況,本報記者對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記者:此次投資體制改革中為什麼要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兩種不同的管理方式

  答:對企業投資項目取消審批制,並區分不同情況實行兩種不同的管理方式,既是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需要。我們知道,國家主要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及產業政策限制發展的企業投資項目進行核准,而對其他項目則實行備案制。其目的就是要在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建立社會投資穩定增長機制的同時,通過核准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優化產業結構和地區經濟布局,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經濟安全和公眾利益,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記者:企業投資項目從審批制改為核准制,其區別是什麼?

  答:今後對於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核准制和備案制。從審批制改為核准制,雖只是改動兩個字,但卻是本質上的變化。一是審核的內容不同。傳統的審批制下,政府既從社會管理者又從投資所有者的角度審核企業的投資項目;核准制則要求政府只是從社會和經濟公共管理的角度審核企業投資項目,而不再代替投資者對項目的市場前景、經濟效益、資金來源和產品技術方案等進行審核。二是審核程序不同。審批制,建設一個項目一般要經過立項、可研、初步設計等多個審批環節,核准制則只有核准一個環節。

  記者:《核准辦法》規定了四個核准部門,企業申請核准項目究竟應到哪個部門核准

  答:《核准辦法》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從我省的客觀實際出發的。國家沒有經濟委員會,各部門的核准權限主要是依據各部門的職責確定的。省發展和改革部門作為全省全社會投資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投資項目核准的管理工作,並負責《核准辦法》的組織實施工作;市行署、縣市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投資項目核准的管理工作。根據省編委印發的省發改委和省經委『三定』方案有關規定,對需申請國家審批、核准和投資支持的工業項目,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項目核准等前期工作及申報和組織管理;其他省內使用國內非政府性資金的工業改造投資項目的核准工作由省經濟委員會負責;省農墾總局、省森林工業總局享有與市行署相同的項目核准權限,其項目核准部門負責本系統內投資項目核准的管理工作,業務上接受省發展和改革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記者:項目核准的范圍包括哪些方面

  答:按照《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實行核准的非政府性投資項目以下簡稱投資項目是指符合國務院《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規定不使用政府性資金投資建設的重大和限制類固定資產項目,包括企業投資項目、外商投資項目和境外投資項目。應該說明的是《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不是一成不變的,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而調整。目前我們進行項目核准所依據的目錄是2004年本。

  記者:企業申請項目核准都需要報送哪些資料

  答:企業申請項目核准需要向核准機關報送項目申請報告及城市規劃選址意見、項目用地預審意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意見和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記者:《核准辦法》在保障投資者權益方面有哪些規定

  答:應該說保障投資者權益、創造有利於投資增長的良好環境,一直是我們在制定《核准辦法》過程中把握的一條基本原則和主線。我們在充分聽取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做出了許多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的規定。一是簡化了項目核准申請報告的內容,只保留了國家《核准辦法》中規定的申報單位情況和擬建項目情況;二是對項目核准受理、審查、征求意見、諮詢評估、核准決定、變更手續等環節縮短了法律規定的時限;三是適度放寬了核准變更條件,取消了外商投資項目核准中關於企業提供銀行出具的貸款意向書的規定;四是對需要諮詢評估的項目,其費用承擔主體由企業改為由核准機關,減少了企業負擔。五是加強了對核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核准行為的監督。

  記者:《核准辦法》雖然已經出臺,但要真正施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請問如何纔能保證項目核准的順利實施

  答:的確,《核准辦法》的組織實施工作很多,一是要進一步細化《政府核准的投資目錄》,劃分省、市地 、縣市 核准權限。二是要切實做好核准制與土地、規劃、環保等方面的銜接,保證各方面工作的協調,方便投資者。三是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核准機關內部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加強對核准機關工作人員的培訓,以適應核准工作的需要。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