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熱費應否漲價 7學者PK熱費漲價6理由
2006-01-11 05:25: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劉澤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電 哈爾濱市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將於12日召開。哈爾濱市供熱企業提出了熱費漲價6大理由。同時,一些專家學者也提出了反對漲價的6條理由……

  黑大由莉穎教授:壟斷不會降低供熱企業成本

  針對供熱企業申請熱費調整一事,黑龍江大學經濟學院由莉穎教授指出,在壟斷狀態下,企業千方百計要求提高供熱收費標准,而不會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積極性。熱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供熱企業不應該以贏利為目的。在現有的供熱體制下,供熱也不應該全靠市場調節。現行供熱體制中供需雙方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供熱體制跟不上供熱市場化的步伐和供熱單位服務質量低劣,而不是單純的供熱成本問題。

  由教授說,供熱企業口口聲聲強調煤炭價格漲了,供熱成本加大,熱費自然要漲。可老百姓卻沒得選擇,熱是特殊商品,它的供應壟斷導致老百姓不能像買其它商品一樣貨比三家,或者要求退換。事實上現在的供熱質量很難保證,供熱企業缺乏市場監督。很簡單,一件商品沒有售後保證,不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那它也不應該依靠市場手段來調整價格。

  由教授說,哈市南崗區和興路上的黑龍江警官學校的家屬樓,常年供熱不達標,住戶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此事,新聞媒體也曝光多次,可都無濟於事,供熱單位還是能少燒點就少燒點,寧可讓老百姓凍著,也不讓自己賠錢。政府沒有有效的措施來制約企業保證供熱質量,供熱企業卻將增加的供熱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這顯然不合理。

  由教授認為,供熱在沒有商品化、貨幣化的時候,企業靠市場供需調節熱費還為時過早。當前,哈市還不具備供熱商品化的條件。要想實現供熱商品化,首先應該能夠做到像水、電一樣分戶計量。可是現在哈爾濱市具備了分戶計量的房子到底有多少?有沒有?事實上,就算是實現了分戶計量,也相當麻煩,因為時下技術上根本就不過關。據她了解,2002年到2004年間,哈爾濱市的供熱企業共為用戶安裝了兩萬塊供熱計量表,但一個采暖期過後這些表都成了廢表。原因是無論是國產表還是進口表,都不適應現有供熱系統條件下的『渾水』要求,水表用不了多久就被水中的雜質腐蝕糊死了。由教授說,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無法鼓勵老百姓用熱,讓老百姓心甘情願地掏腰包買熱。

  由教授說她不贊成哈爾濱市熱費調整還有一個理由就是,目前現行的供熱方式和單位補貼制度還存在很大問題。一是社會公平得不到保證。有些單位的人不僅有工作,有工資福利,同時也享受著單位提供的供暖福利,而一些下崗失業人員、沒有單位的人員,則享受不到這個福利。第二大問題是,許多企業供熱設備陳舊及制度的原因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激化了供需雙方的矛盾。

  由教授介紹說,供熱體制改革必須引入市場競爭者,允許非公有資本等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參與熱源廠和供熱管網的投資、建設、改造、經營等,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讓所有供暖企業都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從而自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這樣不僅有利於減輕市民的負擔、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也有利於減少能源消耗和建設節約型社會。(劉澤寧)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趙瑞政:漲價將導致新一輪取暖難

  『通過調整熱費來平衡供熱成本支出這種做法,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取暖難、取暖貴,讓相當一部分人用不起熱。供熱要體現社會福利和公益性質,應該讓更多的人用得起熱。』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趙瑞政說。

  趙瑞政提出質疑:供熱企業申請調整熱費,是否考慮了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他說,熱費調整後,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那些單位不給熱費補貼的家庭以及眾多下崗職工來說,高額的熱費從哪兒出?

  趙瑞政指出,任何供暖改革都要首先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取暖需求。冬季取暖對於哈爾濱這樣高寒地區的居民來說,是一種基本的生活需求,目前『每平方米31.15元』對於那些不享受供熱補貼的百姓而言已經是個極限了。哈爾濱有一定的歷史特殊性,作為老工業基地,企業多,下崗職工也相應較多,調整熱費首先要考慮這些低收入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他們的收入不能與取暖成本同步提高,那麼這些家庭供暖費的支付,很可能出現困難。因此,趙瑞政認為在這個時候提出熱費調整有些不恰當,熱費調整應當首先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將解決好低收入困難家庭采暖問題作為重點內容,切實落實扶貧資金,通過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措施加以解決。

  另外,從城市無房家庭考慮,也不可輕易調整熱費。趙瑞政說,無房家庭本來在城市中就處於弱勢地位,他們大多數租房子住。熱費調整後,取暖費用則通過房主轉嫁到租房者身上。這對本來就無力購買住房的人群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趙瑞政還提出,供熱企業的經營水平高低、經營效率優劣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因此,企業應該通過降低經營成本制定適當的收費方式,以保證供暖費用的足額收取,減輕自身負擔,而不是把這個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劉澤寧)

  哈工大教授盛曉文:節能住宅熱費應降低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盛曉文認為,哈市節能型住宅已經佔到住宅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國家近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規定,『新建住宅必須按照節能標准進行設計、施工及驗收;對既有建築要制定節能改造計劃,積極采取措施,組織實施城鎮既有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因此,節能型住宅將成為今後住宅的主流。節能型住宅的大量投入使用將使供熱成本大幅下降,因此供熱價格調整應該充分考慮到這部分住宅的實際情況,不僅不應該漲價,相反對節能型住宅在現有熱費標准上應該給予優惠纔合理。

  據了解,哈市現有的7400萬平方米民用住宅中,采用節能設計的有1700萬平方米,佔22.%。其中主要包括設計節能30%和50%的住宅。上個世紀80年代初,建築的耗能標准是每平方米住宅耗能37.6公斤燃燒值為7000大卡/千克的標准煤。按照節能50%的標准,則每平方米建築可節約標准煤18.8公斤。盛曉文教授認為,假設1700萬平方米的建築都是節能30%的,那麼這些建築一年將節煤19萬噸,每噸煤按照350元計算,哈市現有這些節能建築一年最少可節約資金6600多萬元。而如果按照其中部分節能50%計算,每個供熱期節煤的數量相當可觀。

  盛曉文說,《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中也已經闡明,『熱是商品,用多少熱花多少錢,纔能真正實現供熱、用熱公平交易;熱電聯產、區域鍋爐房、分散鍋爐供熱和節能建築的熱費,可以按照優質優價的的原則分別核定;安裝用熱儀表的用戶,熱費按照儀表的讀數計收。』

  盛曉文表示,節能住宅不僅為國家為人類作出了貢獻,而且為老百姓節約了一大筆經濟開支。如果能降低一半的熱能,少花一半的熱費,那就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所以,重新核定節能住宅熱費標准、依法實施和推廣節能住宅按計量儀表讀數收費,勢在必行。政府物價部門在考慮由於煤價上漲的因素確需調價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節能住宅的供熱收費作出明確的規定,如:對節能住宅小區有樓前計量熱表的,按表分攤;對沒有安裝樓前熱表的節能住宅用戶,由權威部門測量認定其住宅節能標准,並按對應標准減免。二者應同步進行。

  盛曉文認為,甘肅省已經就節能住宅熱費收取出臺了政策,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因此按照節能住宅的現狀和發展,哈市現有的熱價不低,相反對住在節能型住宅裡的百姓來講,還高了許多。(劉一威劉 謙)

  哈市政協委員李晶:沒發生的費用不應計入成本

  『排污費沒有開始征收、電價還沒有上漲……供熱企業不應該將還沒有發生的費用加到成本中,成為漲價的理由。』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李晶說。

  哈爾濱市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召開前,部分供熱企業已把熱費漲價理由一一列出。供熱企業提出,按照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關於東北網實施煤電聯動有關問題的通知》,哈爾濱市供熱企業電價開始上調。另外,國家根據一系列環保法規,對供熱企業征收大氣排污費等,這些都將增加供熱成本。

  關於大氣排污費,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李晶說,哈爾濱市目前的供熱價格中,沒有此項費用,國家還沒開始征收。漲價的原因再多,企業的理由再充分,也不能把還沒產生的費用預先計算到到供熱成本裡。而電費同樣如此,哈市供熱企業電價目前還沒有上調,因此這兩點都不應該成為熱費漲價的理由。

  李晶說,取暖費價格的調整一定要慎重。哈爾濱市的工資收入水平本來就較經濟發達地區低,這種涉及全民性的漲價因素,必然引起全民對漲工資的迫切需求,給政府帶來財政壓力。所以,對於熱費的上漲以及上漲幅度,必須要慎重。而對於企業提出的煤炭價格已經上漲,李晶認為,根據目前全國的大形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價格已經從高峰開始回落,預計今年煤炭價格也仍將呈下降趨勢。因此。雖然煤炭在供熱企業成本中佔重要地位,但是也應該看到煤價趨勢。

  李晶表示,煤炭、水、電的價格肯定會有變化,而涉及民生的熱費卻不能隨意變動。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在出臺熱費調整幅度時全方位考慮,對煤炭等供熱成本的核定,要考慮到未來價格的變化,避開高峰值和低谷值,確定合理的中間價格,以躲避熱費再提高或再降低的風險。(劉澤寧)

  哈商大專家周游、哈工大教授楊明遠:損耗計入熱費屬於重復收費

  哈爾濱市部分供熱企業認為,供熱在到達居民室內時會產生損耗,這一塊費用應計入熱費當中。而一些專家則表示,這部分損耗已計入用戶為企業支付的服務費用當中,不應再向用戶收取。

  『熱能損耗計入熱費是重復收費。』哈爾濱商業大學專家周游說。周游表示,從企業運行的角度看,企業在為用戶服務的過程中,企業會有一定的損耗,這部分損耗已計入用戶為企業支付的服務費用當中,不應該再向用戶收取損耗費用。因此,熱量在傳輸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過程中的損耗費用已計算在燃煤使用量內,也就是企業運行成本當中。而且,隨著管網的不斷更新,設備不斷完善,熱損耗也會越來越小。

  據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原研究員、哈工大教授楊明遠介紹,熱量在傳輸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損耗,為了保證居民室溫,熱源輸出溫度要相對較高。但居民應該交納享受熱量的熱費,不應把管網損耗的熱費讓居民支付,這部分費用應該由企業自行消耗。

  楊明遠表示,同樣是市政公用設施的自來水和電,居民都是按其使用量交納費用,在自來水和電的傳輸過程中的損耗費用全部由生產或經營單位承擔。(趙政府)

  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漲價不能減輕供熱企業包袱

  『哈爾濱市的熱費價格與我省供熱期相當的地市橫向比較並不低,其他城市都能正常運轉,因此,哈市供熱不應該漲價。』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說。董鴻揚認為,哈爾濱市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較低,因此不能輕易調整價格。要通過供熱企業內部消化降低成本,政府也要加大投入,確保供熱市場順利進行,不應單獨用價格杠杆來調節。

  董鴻揚認為,綏芬河市屬高寒地區,供暖期從每年的10月1日至次年的5月1日,長達7個月。各個地區的供熱成本應該是相差無幾的,綏芬河市的熱費比哈市還低,這充分說明哈市的熱費水平不低,相反還很高。

  據綏芬河市熱力公司經理趙繼東介紹,綏芬河市有5家供熱企業,肩負著全市200餘萬平方米的供熱。由於多年的包燒費陳欠等原因,企業虧損嚴重,但他們還是充分考慮市民的承受能力,盡量讓利於用戶。綏芬河市的供暖期長達7個月,可他們只向用戶收取6個半月的熱費,那半個月的熱費由企業自行消化。

  今年9月,綏芬河市舉行了供熱價格聽證會,對熱費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熱費價格分為四類,居民住宅熱價由原來的22元/平方米(使用面積)調整為24元/平方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住宅熱價調整為20元/平方米;車庫、庫房熱價由原來的22元/平方米調整為28元/平方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熱價由原來的29元/平方米調整為32元/平方米;企業及商服業熱價由原來的29元/平方米調整為34元/平方米。此次調整幅度較大的為企業、商服等贏利性部門,而居民住宅的熱費調整幅度很小,也主要是基於市民承受能力考慮的。

  趙經理說,從目前情況看,上調熱費遠不能減輕企業沈重的包袱,供熱改革不能單純依靠價格調整。『供熱企業效益不好、連年虧損是北方特有的現象,國家應該多給這些地區的供熱企業以適當的政策傾斜和補貼,諸如高寒補貼、水電價格優惠等,企業也應通過自身挖潛節約經營。』趙繼東說,這纔是使供熱企業擺脫困境的理想方法。

  據佳木斯市供熱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佳木斯市集中供熱已歷經21個供熱期,管網老化、供熱設備超期服役,制約著供熱企業的正常生產運行。供熱企業虧損是普遍現象,但供熱企業本身的公益性,使得企業不能以贏利為目的,只能微利經營。佳木斯市目前的熱費為24.8元/平方米,基本與供暖成本持平。企業虧損應該通過企業內部節約挖潛、降低成本等途徑來解決。(劉澤寧)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