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電 新年伊始,國務院批准同意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建設部、財政部、監察部、環保總局聯合發布的《關於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這一消息對於『哈飛』人來說,既是『雪中送炭』,也是『錦上添花』。
不難想象,不久後,『哈飛』那些1.6昇及1.3昇以下排量的『哈飛賽豹』、『哈飛賽馬』、『哈飛民意』等汽車家族裡的『小不點兒』,將可以馳在北京的長安街上,奔馳進大上海……
『哈飛』十五期間產銷完成9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282億元。汽車工業每增值1元,會給上游產業帶來0.65元的增值,給下游帶來2.63元的增值,共3.28元的增值。汽車工業每提供1個就業崗位,給上下游產業創造10-15人的就業機會。可以說,『哈飛』的春天,也是哈爾濱的春天;『哈飛』起飛之日,就是哈爾濱騰飛之時。
『限小』寒潮來自哪裡?
1月6日,康平急匆匆登上了南去的飛機。作為哈飛汽車銷售總公司的總經理,他要去杭州參加『哈飛』年度極為重要的汽車銷售商務會議,要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感受一下久違的『哈飛』熱銷的氣氛,帶回沈甸甸的訂單,給家鄉父老置辦一份年貨——排產計劃。
習慣了寒冷的哈爾濱人,對春天的氣息是珍視無比的。上世紀的1998年,『哈飛』人的寒冷經歷達到了峰值。這一年,『哈飛』在全國500多個銷售站點傳來的訊息,展現出一個嚴酷的現實:北京、上海、廣州等22個省區、84座大城市在道路交通以及出租車車輛更新中,對1.3昇以下排量的小型汽車出臺了一系列的限制性規定。規定包括,主要街路禁止小排量汽車通行,不給落牌照、增加稅費等。在全國6大汽車生產商中,這把『限小』的『錘子』只砸到『哈飛』一家頭上——在那5大汽車生產商『決戰2.0版』的戰火硝煙中,只有『哈飛』的產品『松花江』、『民意』、『路寶』和部分『賽馬』等車型,皆為1.3昇以下排量。
那個冬天真的很冷:上海在『限小』以前,『哈飛』汽車銷量平均每月在200輛左右,此後全年不過200輛,是原來的十二分之一!全國有20多家加盟『哈飛』連鎖的經銷商不得不轉型轉項。『哈飛』汽車被逼到『下鄉』的獨木橋上——可是中國鄉鎮顛簸的土路,對本來就『嬌小玲瓏』的『哈飛』汽車會是怎樣的一種磨難呢?
康平和他的伙伴們在全國各地奔波,看到各大城市的車流,心裡總是澀澀地。他們不甘心:為什麼中國汽車市場最為誘人的蛋糕拱手送給了跨國巨頭們而國有的自主品牌卻無緣分享?
當汽車『代步』的功能被『階層』、『級別』標志取代的時候,城市的道路上限制小排量的『平民車』似乎成為一種必然:那些主乾街路,就該行駛載乘公務員的豪華『轎車』,『微車』流動其間,既沒面子,又怕要誤了領導的『公乾』。
資料顯示,在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裡,汽車保有量中,1.6昇以下排量的輕微型車佔總數70%左右,而我國只有3成左右。
『哈飛』認識到了,是觀念,特別是某些官員對汽車的基本功能及國情、環境、能源認識上的異化,正是那股『倒春寒』的成因。哈爾濱演員黃宏的一句臺詞,似乎最能體現『哈飛』人的心境:北京的樓兒高又高,我們時刻准備著!
厚積纔能薄發
『哈飛』人准備著,紮實而生動。
在『母公司』中國第二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主持下,上市公司『東安動力』成功收購『哈飛』,從此上下游兩家企業合並成一家。去年又與江西昌河集團整合,『哈飛』總資產現已達到53.16億元。
20年前,『哈飛』人自主研發、制造出『松花江微型』。自1996年起,哈飛汽車開始走上了與國際頂級汽車設計公司——意大利賓法公司的合作研發之路,推出了『中意』這款在微客領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型,一舉將哈飛汽車推上了全國汽車前『六大』的地位。隨後哈飛汽車推出了民意、路寶、賽馬等車型,深受人們喜愛。
哈飛的技術合作方還有日本三菱公司、一流底盤制造公司英國蓮花公司以及英國安全碰撞測試公司等。通過合作,『哈飛』迅速成長,汽車研發在國內保持一流強勢地位。
2001年,『哈飛』和賓法開始聯手開發『賽豹』系列。從造型設計、工程設計,到樣車生產和試驗,『哈飛』人全程參與。據副總工程師郭俊義講,『賽豹』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
現在,『哈飛』汽車已有國家專利70多項在手,『哈飛賽豹』、『哈飛中意』等車型均有自主知識產權。
『哈飛』帶動哈爾濱起飛
2004年,哈爾濱市汽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5.3億元,同比增長7.4%,完成汽車產量24.1萬輛,比上年增長5.5%,汽車發動機產量39.5萬臺。2004年哈航集團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20萬輛大關,在全國汽車行業中排第六位,在全國主要微型汽車生產企業中位居第二位。微型汽車發動機繼續佔據霸主地位,除了為哈航汽車配套外,還進入了昌河、漢江、佳寶、東南汽車等主機生產企業的配套體系,市場佔有率為37%。整車生產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哈爾濱市汽車零部件企業也迅速成長壯大。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的哈爾濱平房汽車零部件工業園成立3年來,先後有國內外41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園區,生產五大類數千種零部件產品。
1月9日,哈飛在杭州召開的商務工作會上,哈飛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康平表示,哈飛汽車遵循『微車為主、發展轎車』的思路,2005年銷售23萬輛,其中整車出口2萬輛,到目前,哈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140多萬輛。十五期間產銷完成9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282億。2006年,哈飛汽車銷售目標是實現26萬輛,向更大的規模化經營邁進。
汽車產業的產業鏈上下伸展開,具有放大數倍的增值效應。專家測定:汽車工業每增值1元,會給上游產業帶來0.65元的增值,給下游產業帶來2.63元的增值,共3.28元的增值。另外,汽車工業每提供1個就業崗位,給上下游產業創造10-15人的就業機會。照此推算,『哈飛』十五期間為哈爾濱貢獻了近千億元的GDP。
『哈飛』起飛之日,就是哈爾濱騰飛之時。所以,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乘坐1.6昇『哈飛賽豹』趕回辦公室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哈爾濱市政府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更新或新增公務用車,原則上都購買『哈飛』生產的賽豹轎車,並將賽豹轎車作為哈爾濱市出租車可選准入車型。
去年11月份,哈爾濱市政府又撥付5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哈航集團哈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用於『哈飛』汽車設備改造和技術研發,鼓勵企業進一步開展自主創新。
杜宇新表示,哈飛公司是哈爾濱市目前為數不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企業之一,在省市經濟發展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哈航集團的發展,會影響一批上下游企業,把地方配套產業帶動起來。
未來路途仍艱辛
『限小』令解禁,對此『哈飛』人似乎早有預見。新年伊始,當國家發改委等6部委解除『限小』禁令意見一經公布,『哈飛』汽車已在深圳大鵬灣躍勢欲出。去年4月,『哈飛』汽車在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投資9億元建廠,年產『哈飛賽豹』和哈飛賽豹後續車型各1.5萬輛,年生產新開發的車型5萬輛。目前進展順利,今年晚些時候將可投入生產。
未來路途不會一帆風順。『哈飛』人清醒地認識到:『限小』排量不再提起,一些大城市卻以環保達歐Ⅲ的標准設限。目前我國以『哈飛』汽車為最先進的微型車系列仍然是歐Ⅱ標准。環保排放將是『哈飛』起飛的最大障礙。
『哈飛』汽車的排放標准亦正在向更高的標准邁進。就純技術角度而言,『哈飛』汽車當有資格融進那熙來攘往的北京長安街車流裡。
路,還很長。當我們領會黨中央反復告誡各級乾部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這句話的深刻含意時,便有理由對解禁『限小』後『哈飛』起飛之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