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電 滿語和滿語研究,正處於瀕危狀態:目前我國有1000多萬滿族人口,但會說滿語的只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三家子滿族村的一些老人,已不足百人,國內從事滿語書面語譯漢文的人不到50人,其中精通書面語的不到20人。
滿語在清代通行全國。在清代268年的歲月中,匯集了浩如煙海的滿文檔案史料。全國現存滿文檔案史料約200多萬件,另外,在俄、日、德、英、美、法等國博物院、圖書館也藏有一定數量的滿文文獻史料。其內容涉及政治、歷史、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宗教、民俗、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據悉,清朝政府為保密起見,機密文件多用滿文。特別是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形成的滿文檔案數量甚巨,是一筆極為珍貴的歷史遺產,也是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裡面隱藏著很多珍貴史料,對於古今社會諸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專家們預測,要把如此繁多的珍貴史料全部翻譯出來,需要100個人用一個世紀的時間。可目前國內精通滿語並能從事書面翻譯的寥寥無幾。
1983年國內惟一一個專門研究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的科研機構———黑龍江滿語研究所成立,並於1999年遷入黑龍江大學,組建了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研究中心設立滿族語言文化學碩士學位點,面向國內外招生,目前,這個專業已經培養了4屆碩士研究生。今年該中心首次在全省范圍內招收滿文與歷史文化專業本科生16名,其中有一名是美國人。這個學科目前正在申報博士點。
黑龍江大學滿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趙阿平曾多次在省政協會上大聲疾呼:搶救滿族文化遺產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