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7日電 省政協16日舉行『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座談會。省政協主席王巨祿在會上強調,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我們必須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人纔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高度理解增強我省自主創新能力的極端重要性和迫切性。省政協和各級政協組織必須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加速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政協履行職能的重大課題,切實抓緊抓好,務實取得有深度有實效的成果。
會議由省政協副主席張樹平主持。省政協副主席曹廣亮、劉文泮、遲建福、王濤志、梁榮欣、何小平及秘書長白樹清出席會議。
王巨祿說,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理解『創新型國家』概念。就定性來說,主要有三點:第一,依靠創新支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第二,創新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行為,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第三,逐步建立起有利於創新的制度基礎和體制框架。這就是說,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僅是科技界的任務,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不能僅僅從科技方面解決問題,而且更主要的是必須從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文化建設方面解決問題。就定量而言,體現創新型國家基本特征的主要有四項指標:一是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二是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達70%以上;三是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四是創新產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認的20個左右的創新型國家所擁有發明專利數量佔全世界總數99%。這些不僅是國家的發展目標,而且應該是我省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努力方向。
王巨祿強調,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上,我們必須在指導思想上有新的轉變,工作方式上有新的創造,推進措施上有新的招術,在解決改革難點問題上有新的突破。我們不能只從縱向比較看進步,滿足於現狀,應該把我省的科技發展放在全國、全世界的框架下,審視我們的現狀,找出我們的差距。找到了差距就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也就找到了工作的重點。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個重大戰略的實施必然引起我國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發展模式的根本性轉變,也必然導致全國新的一輪經濟大發展的劇烈競爭的新趨勢。這對我們黑龍江來說,意味著依靠自然資源的比較優勢將越來越難以贏得競爭,必須徹底地克服單純依賴資源求發展的思路,實現發展模式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切實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意味著我們不能單純從學科、隊伍和研究成果來理解科技實力的強弱,必須把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和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為標明科技優勢、比較科技實力的重要內容,切實有針對性地促進科技與經濟更緊密更有效的結合,使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意味著我們必須從科技創新方面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尋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方向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尋求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王巨祿強調,沒有創新就沒有突破,沒有創新就沒有跨越,沒有創新就不能從落後一躍進入先進省區的行列。創新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路。創新就必須突破體制和機制的障礙,這樣纔能避免資源浪費,使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大的效益,也只有突破體制上、機制上的障礙,加大投入纔能有切實的保證。財政、稅收和信貸等政策支持也只有在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後纔能真正落實到位。
王巨祿強調,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全體政協委員要認清形勢,明確責任,圍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諸多瓶頸制約問題,深入調研,認真履行職能,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