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0日電 家住哈爾濱市南極街的王鴻2004年從哈市某酒廠下崗後,經區婦聯培訓重新上崗,11個月內先後到11個家庭當月嫂。由於服務全心全意講誠信,每服務完一家,就帶回一面表彰錦旗。
43歲的王鴻是2005年1月份開始在道外區婦聯家政中心接受月嫂業務培訓的,經過半個月學習,她很快掌握了產婦護理、育嬰方法和營養膳食搭配等護理知識。2月份,王鴻走進第一個用戶景陽街法先生家,做24小時陪護月嫂。法先生的妻子身體虛弱,王鴻就給產婦烹制牛肉胡蘿卜、烏雞湯等食物,既保證足夠量的卡路裡,又不會導致產後肥胖;孩子經常半夜醒來哭,王鴻就抱著屋裡屋外不停溜達,輕聲哼唱催眠曲,就這樣日夜忙碌了一個月。離開時,法先生感激地送給她一面錦旗,上書『產婦的好姐妹,嬰兒的好阿姨』。
自從得到這平生第一面錦旗,王鴻服務更認真更盡責了,還經常向給她講過課的護士請教服務中遇到的問題,不斷補充新知識。去年5月,王鴻來到長春街居民劉淑同家服務時,劉家剛剛出生的小孫子淘淘不愛出聲,目光也比較呆滯,王鴻根據學過的知識判斷這是由於產程過長導致嬰兒大腦缺氧,隨即拍打淘淘的小腳丫來激活腦細胞,刺激中樞神經。經過一下午的拍打,淘淘開始像其他孩子一樣放聲哭、開懷笑。可由於拍打時間過長,淘淘的腳紅腫起來,王鴻又把礦泉水瓶灌上溫水,每天在孩子的腳上滾動熱敷,一個星期以後,紅腫退去。王鴻離開劉家後,劉淑同親自送來寫著『育嬰天使,無私奉獻』的錦旗。
今年初,富錦街的林明夫婦慕名找到王鴻做月嫂。這對夫婦從河北來哈做生意,飲食習慣和冰城人不一樣,平日做飯喜歡大劑量加鹽。起初,林明對王鴻烹制的清淡飲食頗有微辭,對此王鴻耐心解釋:『產婦哺乳期間不應該吃口味太重的食物,會影響到傷口愈合,我不會為了迎合你的口味不顧產婦健康。』林明聽了覺得言之有理,自覺陪妻子吃起了清淡飯菜。還沒等王鴻做滿一個月,林明已將錦旗送到家政中心,上寫:『智慧月嫂,專業服務』。
就這樣,王鴻憑著熱情服務、誠信勞動,在業內樹立起良好信譽,眼下,等待僱她做月嫂的家庭,已經排到了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