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周文志因為公益而快樂著
2006-01-22 05:59: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章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1日電 松北區人大代表、區工商聯副會長、黑龍江東陽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志身上有太多的傳奇,經商多年,身家不菲,資助他人,癡心不改。他資助的人中許多是素不相識的孤苦老人、貧困學子。他在救助別人的同時,快樂自己。

  身患白血病救助小病友

  1966年出生的周文志,9歲那年隨父母下放到松北區萬寶鎮,一待17年。父親原在煤礦工作,因為救人被埋在井下,被人救出時,被砸中腿部造成殘疾。鎮裡的鄉親沒嫌棄他們,對他們一家很照顧,父母常常告誡他,要學會感恩。父母的教誨,村民的質朴,給年幼的周文志留下美好記憶,也讓周文志對這裡鄉裡鄉親、一草一木充滿感情。長大後,周文志跟哥哥姐姐到大慶經商,經銷農業物資,乾過糧食加工,從事過綠化、公路施工等,經過一番打拼,家底殷實起來,在哈爾濱等地也相繼開辦了實體。

  事業正如日中天時,周文志卻病倒了。2002年初,周文志被確診患上了白血病!

  纔36歲就得上白血病,豈不等於被判了死刑。我還能活多久?怎麼個活法?從醫生口中他得知白血病人可能活不過二三年,周文志陷入深思:與其在痛苦中等待,不如把有限的生命過得更有意義。

  在治療白血病期間,周文志從市血研所回家與家人小聚。他翻閱報紙看到一則報道:一個來自綏化的名叫小爽的白血病女孩,為了治病,父母把房子賣了,還沒湊夠錢,家人已經准備放棄治療。看完報道,周文志二話沒說,拿起5000元錢返身又回到市血研所。一路上,想著與自己女兒同齡的女孩,患上了和自己一樣的不治之癥,就要離開人世,周文志心如刀割。來到病房,已經停藥的小爽正眼巴巴地看著別人點滴,周文志奔過去將錢塞到小爽手上,他對護士說:『快給孩子用藥!』第二天,一家報紙以《白血病人獻愛心》為題報道此事。開發區一家餐飲店女老板拿著1萬元捐款來到血研所,她說:『我們是被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愛心所打動的,作為健康人,我們更應該獻出一點愛。』女老板在餐飲店門前拉起捐款條幅,在店內設了捐款箱。她表示,飯店會將每天的利潤捐給小爽,直到小爽手術成功!全市各界都被這位不知名姓的白血病人的義舉所打動,紛紛獻出愛心。收到捐款21萬元,小爽得救了!

  自己小小的舉動,竟然帶來如此巨大的社會影響,挽救了一個女孩子的生命。生命有長度,更要有深度,既然我已經不能選擇長度,那我就選擇生命的深度,用自己拼搏賺來的錢回報社會!從此,周文志的大規模捐助行動正式開始。

  去年,周文志正在松北區萬寶鎮黨委白書記家談事,一名中年婦女帶著兒子來到書記家,進屋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央求書記救她女兒。原來她的丈夫在服刑,女兒突然患病,家裡沒錢給孩子治病了。周文志見了,馬上將身上帶的2000元錢交給這名婦女。書記隨後聯系鎮民政部門解決捐助款,同時動員中心校捐款3000元,孩子所在村拿出2000元,鎮上工作人員每人捐款100元。白書記說:『周文志自己有病,還從醫藥費中給素不相識的人往外拿錢,我們為什麼不能跟著學學?如果誰不捐,我替他拿!』就這樣,不到一天工夫,籌集了1萬元捐款。

  周文志說,愛心是永恆的,可以傳遞的,是人類共有的情感,更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既非窮人的專利,也非為富豪所獨佔。比起比爾·蓋茨這些世界知名的成功企業家和慈善家,中國企業家還相對缺少社會責任感,我願意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企業家形象的轉變。

  雪中送炭更賽錦上添花

  其實,周文志的義舉並不是始於生病後。

  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外地經商,回萬寶鎮時,看到一戶人家剛遭了災,柴火垛燒沒了,周文志馬上給他們拿了200元錢,讓他們買煤燒。看到這家人臉上露出的喜悅神色,周文志意識到,在關鍵時刻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重要。

  這以後,周文志開始了他的快樂生活。快樂從哪裡來?有的人因為事業有成而快樂,有的人因為家庭和睦而快樂,有的人因為愛情甜蜜而快樂……周文志因為公益而快樂。他告訴記者,英國一位著名的古典經濟學家說過,人的本性中有同情心,有對同胞的愛和關心。把錢用於幫助他人,捐助慈善事業,滿足了自己的這種人性,同時獲得幸福感。

  在周文志的故事裡,捐助弱者的事多得不勝枚舉。蓋不上房子的,沒錢買化肥的,看不起病、買不起藥的,上不起學的,都可以跟他張口,多年來,他資助的孤困、弱勢者不下百人。一天,有人給他拉來500斤豆油,不由分說就要往下卸貨,他趕緊制止。來人對周文志說:『你記不記得5年前,你幫我買兩桶柴油的事兒了?』周文志早已忘了。

  聽說一些大學生因為經濟困難,已經多年不能回家過年了。周文志馬上與一些高校聯系,讓學校提供困難學生名單,他提供資助。去年,他為黑大學生解決路費,今年元月剛過,他又為哈商業大學的23名大學生提供了數千元往返路費。這些學生最遠的家住海口,還有重慶、沈陽、廣西的學生。除了通過關注媒體獲得資助線索外,朋友知道他的『嗜好』,也給他介紹資助對象,他資助的一位考到上海讀大學的困難學生能得以回哈與家人團聚,就是朋友介紹的。

  松北區萬寶鎮學生楊振楠在去年中考時以優異成績考入省重點中學哈市第六中學,可是楊振楠父親身有殘疾,母親又患病,僅靠比她大1歲的姐姐每月打工賺的400元工資供其上學。松北區工商聯得知情況後,馬上與哈第六中學聯系,擔任副會長的周文志義不容辭地拿出3000元錢,並答應今後每年資助其3000元錢,直到孩子讀完高中,如果孩子能考上大學,他還將一直資助她到大學畢業。

  20萬元大病保費換作盞盞明燈

  上世紀90年代末,人身保險剛剛推出,為了幫朋友完成保險任務,周文志投保了大額疾病險。沒想到,5年後,周文志竟然患上白血病。2003年,他得到20萬元保費。

  拿到保費的當天,周文志就決定要用這筆錢給萬寶鎮安路燈。這個決定緣於他經歷的一件事。松北區萬寶鎮沒有路燈,一到冬天,晚上早早就漆黑一片。一天,他回萬寶鎮時目擊一起車禍,一個48中學的女學生騎著自行車被撞出30多米遠,司機開車逃走了。周文志一面組織人將孩子送往醫院,一面在地上找線索,找到司機遺失的養路費票據,最後協助警方將肇事司機抓獲,可女孩卻永遠地走了。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中,周文志堅信,如果有路燈,女孩絕不會死。路燈,成了他的心病。

  他顧不上疾病纏身,親自買燈、買電線,組織人員施工。被他的熱心所感動,市郊農電局和松北區有關部門領導帶領30多人免費為他們安裝、調試路燈。為了照顧敬老院的老人,周文志特意要求將路燈安裝到背街。2004年正月十五是村民們大喜的日子,兩公裡長的路燈將萬寶鎮照得通亮,鎮領導、區領導都來了,上千村民樂呵呵地湧出家門,敲鑼打鼓,歡呼雀躍。

  路燈安裝了,他的心也踏實了。可有一次,他再回萬寶鎮時,看到路燈不亮了。一打聽纔知道,村裡交不上電費給停電了。這件事提醒了周文志,從此,每年1萬元的電費、維修費他都管了。

  除了資助弱勢群體,他還熱心家鄉公益事業。1998年發大水,他在外地出差,看到報道,連夜往哈爾濱趕。當時,江北情況危急,萬寶鎮災情更嚴重,他通過朋友從大連買回一車防滲膜,聽說缺玻璃絲袋子,他又買回一卡車交給抗洪部門。前線抗洪大軍吃不上熱飯,他就讓廠子裡的人來幫著生火做飯。抗洪大軍沒地方睡,他又派人把他們拉到自己剛裝修好還沒使用過的商鋪裡住……

  在回報社會,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的過程中,周文志獲得了快樂與尊重。周文志為家鄉所做的一切,家鄉人都記在心裡。當村民得知他身患重病時,幾百人自發聚集在一起為他祈禱,祝願他早日康復。聽到這個消息,周文志淚流滿面,『值了,大伙兒這麼念著我,我還圖啥啊!』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