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中學生把『婦女節』歸入『傳統節日』中
2006-01-22 06:12:1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戴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2日電 近日,我國民俗學家高有鵬教授在撰寫的《保衛春節宣言》中提出了『過年是美好的記憶,這份記憶在逐漸消失嗎?我們還會過年嗎?』這樣的問題。高有鵬在文章中提到,我國有著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如今,這些節日背後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正在被現代人所忽視。而在新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年輕人,則熱衷於過各式各樣的『洋節』。當許多人感慨:春節越過越沒有意思了,太單調乏味的時候,殊不知傳統節日所特有的文化精神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青少年對傳統節日文化知之甚少

  為了了解年輕人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究竟有多深,日前,記者利用學生到校期間,在哈爾濱市的幾所初、高中學校裡進行了一次有關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知識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知道並且喜歡過聖誕節,但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知之甚少。

  調查中,學生們只知道在過春節時要守歲、吃餃子、拜年、貼春聯和收壓歲錢,但對於『為什麼』,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在回答過春節時都有哪些傳統風俗禮儀時,學生們回答的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說過春節時不許說『死』字;有的說春節期間要『狂歡』;有的認為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國人過春節的『傳統習俗』。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幾乎所有填寫問卷的學生,都不能准確地回答出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學生還將婦女節、兒童節、國慶節、勞動節這些法定節假日填成了我國的傳統節日。

  填寫問卷的學生們雖然對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習俗了解不多,卻對近年來從西方舶來的『洋節』了解不少。調查結果顯示,每個學生一般能說出5到8個『洋節』的名稱,他們還能說出這些『洋節』所代表的意思,比如『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誕生;『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等等。從這可以看出,『洋節』在一定程度上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也許這次問卷調查得出的數據未必准確,但應該能夠從一個側面上反映現在的青少年對春節和我國其他一些傳統節日的認知程度。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青少年一代中的影響力已經下降到令人擔懮的地步。

  推崇傳統節日並不是進行文化對抗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認為,現在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正面臨著一些困境,這與社會的變遷有關。城市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結構,改變了民眾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和人際關系,很多與農業、農村相關,與那種熟人社會相關聯的傳統節日,自然會被人看淡。尤其是這種變化非常迅速,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未必能夠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比如城市很多年輕人就對傳統節日中總離不開『吃』感到厭煩。

  自20世紀初以來,中國人對傳統的某些東西抱有一種改變和改造的心態。上世紀50年代以來,政府發動過大規模社會運動破除節慶風俗、婚慶習俗、喪葬習俗,試圖代以新風尚。這種心態和做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兩三代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狀態。正是在這幾十年間,傳統出現了某種斷裂。家庭是節日禮儀、風俗的主要載體,而生活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的兩三代人,則沒有通過家庭把這些傳給自己的孩子,從而使他們過傳統節日的文化本能趨向微弱。在這種情況下,西方的節日文化很快對他們產生了吸引力。

  因此,我們的社會確實有必要弘揚中國傳統節日。但需要明確一點,弘揚中國傳統節日並不是基於文化對抗的心態,也不是要強迫人們放棄西式節日。這樣做,僅僅是為了讓人們多一些節日與情感表達方式的選擇,為了讓人們更好地在時間的每個節點上,安頓自己的心情,讓生命富有更充實的內涵。在這個文化相對開放的時代,民間可以通過多個渠道,以多種方式進行努力。比如,有志於這方面的人士可以成立相關協會、促進會,民俗專家可以到更多的地方進行演講,向人們尤其是向年輕人揭示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好精神底蘊。

  資料:

  關於年和春節

  據一位民俗學者介紹,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比如說,古時候年和春節之間的關系並不是連在一起的。年即稔,即豐收,慶賀收獲,所以古人曾經選擇麥收之後為年,慶賀新禾、新麥的獲得。而春節則是紀念新春的節日。新春是對新的生命的歌唱,對即將到來的新開端的禮贊。到後來,二者連接在一起,就是因為二者都以新為主題,都展示出了美麗、幸福和快樂。

  按習俗,春節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訪親友,游覽先壇廟跡,進行娛樂,改善生活等活動。具體內容有臘八、掃房、祭灶、元旦、除夕、祭財神、開市、『人日』、順星等。

  在除夕晚上舉行的家宴上,主食、菜餚都有傳統的固定的套子。主食以水餃為主。除夕晚飯家人要齊,即所謂『團圓飯』。菜飯盡可能豐富些,預示來年豐衣足食,席間要多說彼此祝願的話,充滿歡樂氣氛,這頓飯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來『守歲』。按傳統習慣,飯後至夜間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寢,要『守歲』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辭舊歲之際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的有為祝老輩延年益壽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