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鶴城老百姓入住暖屋子
2006-01-23 15:26:44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劉卓哲 王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日23日電 北方的冬季,供熱是一項全民關注的大事,供熱的好壞,不僅考驗著政府職能,也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生活。齊齊哈爾市在經濟條件並不發達、各種不利因素困擾的情況下,幾年來供熱形勢一直趨於平穩,並沒有發生大面積低溫現象,連續5年熱費收繳率在95%以上。是怎樣的決策和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成績?近日,記者來到市供熱燃氣管理處及相關供熱公司進行了采訪——

  體制改革摒棄弊端盤活全棋

  2005年12月,供熱體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熱商品化、貨幣化在全國供熱地區逐步走入人們的視野,在齊齊哈爾市,早在1998年,『熱是商品』這句話就已『新鮮出爐』,在幾年來的運營和發展中,已深深地印入人們的思想意識裡,而全市供熱體制的改革每一步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從計劃經濟時代開始,齊市乃至全國都在實行福利供熱制度,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福利供熱制度的弊端越來越顯露出來,再也無法適應快速向前發展的社會步伐。

  自1999年度采暖期開始,齊市職工熱費實行由職工個人承擔20%,其所在單位承擔80%。而到了2001年,市政府又下發了100號文件,規定職工熱費在原來單位,職工按比例分擔的基礎上,將職工的取暖費由過去的『暗補』變成了『明補』,本著國家,個人共同承擔,舊房舊政策,新房新政策的原則,確定職工取暖費補貼金額,按月直接補貼到職工個人,也就是說,在職工工資條上,多了取暖費補貼一項,然後再由職工個人將取暖費交給供熱企業。這一次改革,使齊市職工取暖費補貼充分體現了公開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也為齊市供熱體制改革進行了最有利的鋪墊,從而使熱商品化大張旗鼓地走上了『前臺』。

  由於齊市在供熱體制改革方面的大膽嘗試以及良性循環之後的成果有目共睹。2003年10月,齊市被定為國家和省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通過熱費交繳制度、供熱救助保障制度、供熱企業運營機制體系的建立,推行商品化,市場化,貨幣化。

  熱商品化,是供熱體制改革中的一句標志性語言,它的出現,適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也使城鎮供熱在新的歷史期間走上了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在熱商品化逐漸深入人心的時候,供熱體系的主體供熱企業的改制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走入市場,企業就要充分適應市場,從國有事業單位到股份制企業,供熱部門的角色轉換,使它增強了市場適應能力。目前,齊市有供熱資質的供熱企業17家,除了少數幾家外,絕大部分都退出了國有資本而變成了股份制企業,這使齊市供熱體系整體布局中重要部分煥發了生機,也激活了整盤供熱大棋。

  價格調整供熱企業走出『困境』

  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人們挖出來的越多,那麼地下剩下的就會越少。常言說,物以稀為貴,因為少了,所以它的價格就會越來越高。對於以煤炭為主要取暖方式的鶴城,人們對煤炭價格的漲幅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其上漲的越多,供熱企業的困難將會越大,近10年來,煤炭價格是一路走高,而取暖費卻是原地踏步,虧損,早已是供熱企業的一種慣例。

  目前齊市現行的熱價是1996年制定的,當時煤價169.05元/噸,水價1元/噸,電價0.53元/度;現行的煤價325.04/噸,水價2.50元/噸,電價0.73/度,與1996年定價時相比漲幅分別時92%,150%,38%,加上10年的人工費、維修費等其他各項成本指標的合理增加因素,供熱成本已達31元/平方米左右,這與21.5元/平方米的熱價嚴重背離。

  供熱價格標准10年沒變,而煤炭價格10年內卻翻了近一倍,加上水、電等價格的上漲,你說,這供熱企業不虧損還往哪跑!

  現在,熱已是商品,企業不可能總是將商品以低於價值的價格出售,企業需要生存、發展,供熱企業也是如此。10年前,以當時的煤價、水電價格來衡量當時的熱價,供熱企業可以維持生存、發展,而10年後,煤價不可能回到原來的價格,水電等也不會從頭再來。那麼,供熱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只能是將出售的熱價與煤炭、水電等價格相適應了。

  熱價的上漲,不僅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經濟的需要,更是商品價值規律的需要。

  其實,熱價漲多少,並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可以定的,它要經過各供熱部門的前期測算,由物價部門進行審核之後,召開了由各方代表參加的聽證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

  經過一系列程序,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從2005年至2006年采暖期執行供居民和機關單位用熱價格由建築面積21.50元/平方米調整到26.00元/平方米,工業企業和經營單位則由25.00元/平方米調整到30.00元/平方米;機關、企業單位對外供熱價格由19元/平方米調整到23元/平方米。

  據市供熱燃氣管理處主任張金纔介紹,此次供熱價格調整,有效地解決了齊市供熱體系運行中的矛盾,確保了市民能夠住上暖屋子,也為今後的供熱工作奠定了基礎。

  分戶改造低溫戶內充滿陽光

  張孝玲家住建華區裕民小區4號樓,前幾年,她最不願意過得就是冬天。那時自己家的室溫最高時不過14℃,那屋子根本沒法住人,穿著棉衣棉褲都冷,室內牆上全是白霜,再冷就結成冰。那幾年,張孝玲最煩的就是收取暖費的人,屋子溫度這麼低,誰願意交暖費?

  自從張孝玲家采暖系統進行了分戶改造之後,這種狀況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她家3個屋子一屋放一個溫度計,每個溫度計顯示的都在20℃以上,別說在屋內穿棉衣棉褲,就是穿線衣線褲有時都嫌熱。

  終於告別了冷屋子,張孝玲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了,以前供熱公司的工作人員上門收取取暖費都不願意交的她,現在根本不用工作人員上門,每年都是早早地到供熱公司的收費大廳去交,先後反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分戶改造讓她住上了暖屋子。

  分戶改造為居民帶來的溫暖,張孝玲僅僅市廣源給水供熱公司所負責的供熱用戶的一個縮影。

  市廣源給水供熱公司是全市有供熱資源的供熱公司之一,其供熱面積雖然只有12萬平方米,但是采暖系統分戶改造為公司和熱用戶帶來的好處在這裡表現的十分明顯。

  廣源公司是2003年4月15日之後開始為供熱用戶進行分戶改造的。在此之前,取暖費收費率僅為63%,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室溫偏低,致使熱用戶頻頻上訪。室溫低、用戶不願交費,用戶不交費又使公司資金緊張,公司面臨困難,惡性循環對公司發展十分不利。2003年4月15日,分戶改造工程啟動後,目前已完成總供熱面積12萬平房米中的11萬平方米,供熱收費率已高達93%,這還不包括困難戶、五保戶、老乾部等給予優惠政策免費的用戶,而因低溫上訪的幾乎為零,平均室溫都在19℃以上,你說誰沒事喜歡去上訪!

  如同張孝玲是廣源公司的一個縮影一樣,廣源公司也是全市供熱系統分戶改造工程中的一個縮影。

  分戶改造,一方面不僅使供熱公司收費容易了,效益上來了,也使陳舊管網得到了改善,有利於為熱用戶服務;另一方面,使老百姓住上了暖屋子,也堵住了供熱系統中某個環節的漏洞,對供熱受熱雙方都帶來了好處。

  照顧低保溫暖城市每一角落

  北方的冬天,人們最關注的是自家屋子的冷暖,而衡量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標准,則要看這家人是否擁有一個暖屋子。家住建華區安居西園小區54號樓的許晨光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擁有這樣的幸福生活。

  許晨光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痺,全家人依靠低保和妻子打零工維持生活,還要供上高中的女兒學習,生活可謂艱難。在沒住進安居工程的樓房前,他一家3口人住在瀏園附近的一處平房裡,住著火炕,冬天用爐子取暖,因為收入少,也捨不得多燒煤,室內溫度僅有10℃左右,每個冬天都是這個3口之家最難過的日子。說起那時冬天的室溫,許晨光很有感觸:那屋,都不如現在的樓道,孩子都跟著遭老罪了!

  剛剛搬進63平方米的樓房時,許晨光的心裡直打鼓兒,加上低保,全家的每月收入纔500元,3口人吃喝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冬天拿什麼去交1600多元錢的取暖費?這『折磨』的他連喬遷的喜悅都衝淡了,可沒過多久,老許的心裡就亮堂了,因為供熱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按照市政府的有關規定,他只需交一半的取暖費,另一半則由政府和供熱部門負擔了。這回老許心裡托底了,好日子是真來了!

  1月16日,記者來到老許家中,雖說是住在一樓,但一進屋,一股熱氣便撲面而來,老許正在收拾碗筷,妻子出去打零工了,女兒也已上學,說起自己住得暖屋子,老許一臉的燦爛:活了大半輩子,這回算是真享福了,因為是地熱,家裡的地面比住平房時的火炕都熱乎,晚上躺在地上睡覺,就像睡在火炕上一樣舒服。

  說起政府對低收入群體的供熱保障,老許笑得更開心了,他說,因為政府給予那麼多優惠政策,纔使低收入群體住上了暖屋子,如果政府不管,這些人不也得受著嗎?難道還能不過冬嗎?就是基於這一點,他交熱費的態度十分積極。吃得飽,住得暖,再不交熱費,那就說不過去了。

  老許的家供熱隸屬於市金昌供熱有限責任公司瀏園二站,像老許家一樣的,在瀏園二站共有近200戶,而他們也都和老許一樣,住著暖屋子,過著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