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電 黑龍江晨報援引《中華工商時報》報道,供熱企業代表與居民代表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供熱的真實成本上。對此,雙方各持己見,供熱的真實成本越發撲朔迷離。
哈爾濱地處高寒地區,每年供暖期為6個月。上世紀80年代初,哈爾濱市開始實行供暖收費。最初的熱費價格為每平方米8.71元,在此後的20多年裡,熱費先後調整8次,價格調整到目前的每平方米31.15元,是最初供熱費的3.6倍。
在1月11日由哈爾濱市供熱辦組織召開的供熱企業座談會上,一些供熱企業負責人表示,2000年,哈市供熱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積耗煤48公斤計算,每噸燃煤280元,在熱費31.15元/平方米(使用面積)構成中,燃料費為13.54元;2005年,按每平方米使用面積耗煤53公斤計算,燃煤市場價格為380元(不包括運費),燃煤所需費用為21.99元/平方米。由此測算,供熱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其中還沒有考慮水、電以及排污費等費用變動因素。
由此,供熱企業負責人認為,供熱企業成本增加部分,應由企業、百姓和政府三方共同承擔,供熱企業應通過內部挖潛,加強管理,節省燃煤損耗,自行消化一部分費用,而政府也應該補助一部分。
針對企業供熱成本增加8.46元/平方米的說法,消費者卻並不買賬。聽證會消費者代表、哈爾濱市汽車零件二廠高級工程師姜鋒認為,供熱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不只是原材料漲價的原因,還有兩個因素:熱費收繳不上來是一個因素,另一個是供熱企業經營不好造成的。
有關部門對4戶使用面積40平方米左右、采用不同取暖方式的房屋調查顯示,集中供熱的熱費是1246元,燒土暖氣的費用是700元,用電取暖的是850元,用油壓小鍋爐取暖的是880元。按照市供熱部門的說法,集中供熱的能源利用率比其它三種取暖方式大得多,因此纔要求市內的供暖企業並網改造,可為什麼偏偏是集中供熱的收費最高,還喊虧本呢?顯然,供熱企業聘用大量的人員,增加了熱費成本,而工作人員效率低,這是供熱單位虧本的原因之一。
部分市民認為,哈爾濱市現行熱價並不低。哈爾濱市南崗區四明街16號、18號樓的居民20多年一直過著劈木材燒爐子的生活。去年,哈爾濱南崗房產經營公司接管了這兩棟樓,居民安上了暖氣。但是,有幾戶居民仍在使用土爐子取暖。一位居民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房屋的使用面積為30平方米,有一噸半煤足夠用了,按去年煤價較貴時計算,約450元錢。而且室內溫度最低也能達到十七八攝氏度,如果改成暖氣,每平方米31.15元,每年的包燒費就得近千元,是自己燒的1倍還多。
在哈爾濱市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召開前,哈爾濱市物價局成本調查隊委托哈爾濱市兩家會計事務所,對哈爾濱市13家供熱企業所屬的33個單位進行了成本審計。審計結果顯示,2004年6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供熱期分散鍋爐和區域鍋爐平均單位成本每平方米27.17元,較現行熱費31.15元低3.98元。
據哈爾濱市物價局成本調查大隊負責人沈洪介紹,從本次成本監審情況看,人員過多、煤耗量過高、管理費大等原因導致部分供熱企業成本過高。他們審計供熱企業成本時,部分供熱企業提供的財務賬目中有的是不應該支出的費用,因此在監審成本時,審減了1301萬元不合理支出,使單位成本每平方米下降2.11元。
『2000年確定的每平方米31.15元的熱價是不透明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趙華說,『31.15元中各項成本究竟是如何構成的,供熱企業說不清楚,而現在很多費用比當時還有所降低,因此當初的31.15元實際上已經是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