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供熱改革如何走向市場化
2006-01-24 06:40: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4日電 黑龍江晨報援引《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哈爾濱市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的價格之爭僅僅是一個表象,在多年延續的福利供熱體制向市場化轉軌的過程中,隱藏在背後的歷史包袱及體制弊端開始浮現,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之爭體現了政府、企業和居民多方力量的利益博弈。

  近日,哈爾濱市供熱辦宣布,哈市供熱體制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已初步完成,待市政府有關部門論證後即可付諸實施。2006年,市供熱辦將積極推進市民關心的熱費改革,力爭實現熱費『暗補』變『明補』,並將歷來熱費報銷中的性別歧視、實住與應該享受面積不符等不盡合理之處加以理順和改正。

  但事實上,哈爾濱市供熱市場化的准備還遠沒有做好,歷史陳欠熱費及分戶供暖改造等一系列難點問題都成為供暖體制向市場化轉型的巨大障礙。

  據統計,1995年至2003年,哈爾濱市累計陳欠熱費至少高達12億元,造成了供熱企業運營困難。根據哈爾濱市有關規定,居民熱費由單位承擔90%,個人承擔10%。但隨著哈爾濱市國有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關、停、並、轉的國有企業供暖欠費問題嚴重,造成熱費收繳率多年低於80%。截至去年12月31日,哈爾濱市最大的供暖企業——哈爾濱鍋爐供暖經營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至2006年度熱費累計收繳率為77.74%,而一些規模較小的供熱公司的熱費收繳率甚至低於50%。自去年10月進入供熱期後,哈市已有37處熱費收繳率不高的物業被供熱公司棄管,涉及1300多戶居民。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供熱成本未增加,也使哈爾濱市的供熱企業普遍處於維持經營和負債經營狀況。記者從哈爾濱市供熱主管部門了解到,自1995年以來,哈爾濱市累計陳欠的12億元熱費中,約80%來自停產半停產、進入破產程序的困難企業及其職工。

  另一方面,由於受資金和技術雙重困擾,作為供熱市場化重要前提的分戶供熱改造也在哈爾濱市陷入困境。

  為響應國家建設部和財政部有關改革北方城市供熱體制、實現供熱計量收費的政策要求,同時解決熱費欠繳率一直居高難下的現狀,2002年6月5日,哈爾濱市出臺《城區已建住宅實施分戶供熱改造方案》,『計劃用3年至5年時間,基本完成城區分戶供熱改造任務。其中,2002年改造1000萬平方米,2003年和2004年分別改造1500萬平方米,3年累計改造4000萬平方米』。但截至2005年底,分戶供熱改造只完成1300萬平方米,與計劃相差甚遠。據了解,哈爾濱市原有老式單循環供熱面積12765萬平方米,2002年到現在分戶供熱改造1300萬平方米,只完成了10%。照此速度,完成全部改造至少還需10年。這顯然遠遠跟不上哈爾濱市供熱商品化、貨幣化的時間表。

  供熱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將熱費納入工資,讓用戶和供熱企業直接見面。而分戶供熱改造是供熱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實現『分戶循環,分室溫控,計量收費』,從而消除福利供熱情況下的『蹭熱』現象。分戶供熱改造的停滯不前,無疑讓人們對供熱市場化的前景難持樂觀態度。

  『哈爾濱市的分戶供熱改造錯過了最佳改造期。』哈爾濱市供熱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國棟說,1999年,國務院曾向東北三省下撥3億元熱費補貼,其中哈爾濱1.1億元、沈陽0.9億元、長春1億元。沈陽市利用這筆補貼迅速啟動了分戶供熱改造,目前該市已有一半以上的老住戶完成了改造;長春市的分戶供熱改造從2000年開始,目前進度已趕上沈陽。而當時哈爾濱市每年的熱費收繳率只有60%%,供熱企業已經難以生存,國家下撥的1.1億元補貼正好成了救命錢,分4年發放給供熱企業用於維持生產,結果百姓暖屋子有了保障,分戶供熱改造卻延誤了3年。

  巨額的歷史陳欠和滯後分戶供熱改造成為哈爾濱市供熱體制市場化的最大障礙,也正是這一點,令聽證會代表在面對供熱企業調高熱費的建議時心存疑慮。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趙瑞政表示,由於供熱企業經營成本過高和歷史負擔過重,導致供熱企業運行困難,用提價來調理,就等於把供熱企業的高經營成本和歷史負擔,也就是供熱企業所謂的『成本』轉嫁給了市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物價局將把此次聽證會的結果上報至哈爾濱市政府和省物價局,等待上級部門對熱費調整做出最終的批復。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