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電 又到歲末討薪時,辛苦一年的農民工們今年回家的路卻比以前顯得輕松和喜悅了許多。在省勞動保障監察局,欠薪舉報的人數同比下降了近60%。
這是『十五』期間我省大力推行工資保障金制度帶來的成果。
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有關人士介紹,為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所有建設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分別按項目標的的2%繳納農民工工資保障金,由省市縣三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銀行開專戶儲存。如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時,從保障金中直接支付。工程竣工後,經核實沒有發生拖欠克扣工資情況後,保障金本金或餘額及利息一並退還建築施工企業和建設單位。截至目前,全省13個市全部在建築行業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80個農民工工資保障金賬戶共收取企業預存保障金1.85億元,這筆資金讓每個農民工都有了定心丸。
據了解,2001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始替農民工討要打工錢,尤其是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實施以來,惡性討薪事件越來越少,『包工頭』惡意欠薪的事情也不斷減少。取得這樣的成果除了中央不斷嚴查重處外,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與有關部門共同下發系列文件也是原因之一。
『十五』期間,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除了日常監察、接受舉報外還加大了仲裁力度,『三位一體』的維權模式,為廣大勞動者橕起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五年裡,全省共查處各類違法案件3.06萬件,責令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163萬份,為89.84萬人追討拖欠工資11.82億元。到『十五』期末,全省有1.3萬戶企業簽訂集體合同,有339萬人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簽訂率分別達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