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電 杜美蘭是省農墾總醫院傳染科的護士長,從2004年末以來,她在工作中與來自全省各地的19名艾滋病患者交上了朋友,也正是朋友的力量,使這些不幸患上艾滋病的人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對治療有了希望。
病人張某是一名晚期艾滋病患者,入院不久就開始便血、吐血。對此,張某的姐姐因怕傳染,不肯動手清理。每到此時,杜美蘭就親手給他收拾。看到這些,張某流下了熱淚。
張某是杜美蘭見到的第一名艾滋病患者,從與其接觸中,杜美蘭感到照顧艾滋病患者最關鍵的是與其交心、接觸,也就是要交朋友。只有病人信賴你,纔能收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在患者中,43歲的婦女宋某,性格孤僻,一直沒有家人看望。見此情景,杜美蘭沒事就找宋某談心。漸漸的,宋道出了實情,原來,宋某與丈夫結婚後,公婆、丈夫都歧視她。現在,自己已經失去了對生活的渴望。見此,杜美蘭與患者的丈夫電話聯系,希望其能來看一看妻子。在一次次長達一兩個小時的通話後,宋某的丈夫終於來到醫院……
在19名患者中,小亮只有5歲,他對杜美蘭的稱呼是『媽媽』。而『杜媽媽』每天一有空,就來到病房裡給他講故事,教他看書識字……杜美蘭還把自己孩子的玩具、圖畫書、VCD光碟拿給小亮。
杜美蘭的記憶中還清楚地記著19個患者的生日,而每個生日宴會也都要由杜美蘭操辦。除此以外,過年過節時大家都會在一起。去年大年三十中午,杜美蘭在飯店訂了大家各自愛吃的飯菜。上班時,她向大家宣布:『大家不要訂晚飯了,今天晚上我們吃年夜飯。』有患者問:『大姐,你和我們一塊吃嗎?』杜美蘭堅決地回答:『當然。咱們20人纔是一個集體啊。』頓時,病房裡一片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