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8日電 2005年,七臺河經濟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招商引資上項目、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非煤產業勢頭強勁,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效突顯,實現了由快到強的轉變。本地生產總值實現高速增長,增長13.2%;全口徑財政收入增長91.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63.5%,工商稅收收入增長67.5%,GDP稅收貢獻率提高到14.2%,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8%,實現了新突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億元,增長25%,創歷史新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7%,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最好的一年,各項指標均創下建市以來歷史最高點。
大項目拉動經濟大發展。隨著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的創建,這個市有一大批外商企業接踵而至。全年引進項目51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55個、億元以上7個。產值超億元、納稅超千萬元的民營企業已有12戶,有6戶民營企業進入全省非公有制企業納稅50強。民營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70%上,上繳稅金佔全市稅收總額的78%,民營經濟成為七臺河的主體經濟和立市經濟。
煤炭循環經濟實現快發展。七臺河不斷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力度,圍繞延伸煤炭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和發展非煤替代產業,通過大上項目延伸了煤炭產業鏈條,把原煤洗成精煤,把精煤煉成焦炭,把煉焦的副產品變成化工產品,把煤及煤矸石變成電等產業,把煤的文章逐步做大、做強、做優,讓煤在深加工中得到昇值,逐漸形成了以煤為依托,精煤、焦炭、電、油、氣、化工產品等產業鏈條。去年以來,這個市僅焦化項目投資就達20多億元,已有寶泰隆60萬噸、龍鵬60萬噸、億達信80萬噸、龍洋96萬噸等一大批大型煤化工骨乾企業崛起,焦炭生產能力提高到352萬噸。
在大力培育主導產業的同時,著眼於做優做強具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以集群化形式對這些產業不斷進行改造和提昇,使之迅速佔領行業高端。雙葉家具公司10年前還是個只有70萬元資金的家具小作坊,在七臺河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雙葉家具公司資產增加了100多倍,2005年,產值突破2億元,納稅達到1558萬元。目前,七臺河市已形成木制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機械制造、醫藥制造五大產業集群。七臺河正在成為我省東部地區輕工產品集散地。
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經濟發展促進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2005年,社會事業有『十大亮點』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主要有,爭取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專項資金1000萬元,加大供水管網建設力度,有2萬戶城鄉居民解決了吃水難問題;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欣源二區續建工程完成投資3.1387億元,建設住宅91棟、32.3萬平方米,可安置居民4632戶;公路建設突飛猛進,改造10條城市道路,建設了6條通鄉和11條通村公路;深入實施『一幫一』、『雙扶』工程,結成幫扶對子4600對,啟動脫貧致富項目6495個,3587人實現脫貧,157人致富,脫貧率達到70%;總投資3430萬元建成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市縣共投入316萬元對8個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全面改造,改善了農村就醫環境;七臺河職業學院的成立,結束了該市沒有高等學府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