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解讀省政府工作報告熱詞之二--民生
2006-02-07 20:29: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朱丹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7日電 (記者 朱丹鈺) 7日下午,省政協九屆四次會議與會委員分組討論了省長張左己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教育和住房等民生問題,委員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名詞解釋--民生

  民眾的生計

  2005年黑龍江省民生回顧(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在97.0%人口地區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3元,比上年分別增長7.2%和10.7%。群眾購買力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60億元。

  2006年黑龍江省民生展望(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教育結構調整,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兩基』鞏固提高『雙高普九』進程,穩步發展高中教育,加強省級示范性高中建設。

  擴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面積,大力推廣廉租房,有條件的地方積極興建農民工公寓。認真抓好舊城改造,從今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消滅城市棚戶區、城中村。

  政協委員說民生

  應該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

  在說到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問題時,省政協委員、綏化市第七中學校長張恩厚說:『眼下的擇校風等問題正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現,但教育的不均衡不是教育本身的錯,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纔是原因』。

  張恩厚委員說,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是為人的未來打下基礎的教育,然而我們省的基礎教育的發展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特別是在城鄉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我們現在搞示范校,搞優質教育,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加強偏遠地區薄弱校的建設,縮短教育與教育之間的差距。在我看來,對於薄弱校的建設主要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是師資力量的建設,而這一點尤為重要,在我的學校,走了一個副校長我可能也覺得沒什麼,但對於偏遠地區,走了幾個專家,可能導致這一地區經濟科技發展幾十年的停滯,而教師的流失帶來的是基礎教育的薄弱,這將是幾代人的停滯。要求政府加大對教育的投資力度已經到了要大聲疾呼的時候了,我們的教師,特別是偏遠地區的教師的待遇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教學人纔的流失就不會停止,基礎教育水平又何談提高。

  讓真正的中低收入者有房住

  省政協委員、省民盟副主委解應龍說,讓城市的中低收入者有房住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側面。目前我省的經濟適用房還遠遠不足,不能滿足大多數中低收入者的對於住宅的要求,國家城鎮住房保障的政策沒有真正落實,而且有的房地產開發商還以利潤太低為由不願意建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甚至有的房地產開發商竟然以商品房的價格出售經濟適用房,這證明我們的土地審批制度還有漏洞。

  解應龍委員說,我們的經濟適用房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戶型面積過大,有的經濟適用房竟然有130平方米的使用面積,這完全不符合中低收入者的需求。另外,經濟適用房應當根據購買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給予同房不同價的政策,收入少的購房者在土地使用稅等方面交納較少的費用,收入多的則多收一些。對於二手的經濟適用房在買賣的過程中也可以減免相關的費用,增加社會存量,令買房者能買得起。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