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政協委員:拯救五大連池地質公園 保護人類遺產
2006-02-08 21:53: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8日電(記者 印蕾)在省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很多委員針對不斷發展壯大我省旅游產業,進而加快我省第三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和意見。五大池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是我省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通過考察、調研,委員們發現這個珍貴的旅游資源正在受到威脅,為此,民革黑龍江省委集體提交了《拯救五大池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保護人類珍貴而不可再生的火山地質遺產》提案。

  省政協委員、黑龍江郵電報社副社長唐新偉是這個提案的起草者之一。談到這個話題,唐新偉不無擔懮地說,環境保護是伴隨著人類文明高度發展而出現的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對今後的可持續性發展產生著無法估算且無法挽回的負面效應。在我國,這種現象尤顯突出,往往是人們欣喜於眼前的發展成果時,要以破壞大量無法再生的自然資源作為沈重的代價。作為世界目前唯一的一處時代最新、保存最完整、狀態最典型、種類最齊全的火山地質遺跡--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正面臨著這種危險。

  經過實地調查,委員們發現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五大連池景區開發越來越為嚴峻的問題。問題之一便是環境污染。景區管理機構設在景區核心地帶。在五大連池,由於歷史形成的體制原因,其景區管理機構完全是按照政府模式設置的,不僅相應機構設置齊全,設置有一級鎮政府及三個村,甚至連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也均設置在景區的核心區內。上述各單位每年產生的生活垃圾在2萬噸以上,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量在48萬噸以上,化學耗氧量745噸,煙塵排放量380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07噸,大氣環境優質達標天數288天。以上這些數據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可以說明這個城市污染程度較低,但是對於面積僅有5平方公裡的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來說,卻足以說明五大連池自然環境受到污染的程度了。

  旅游業的發展使景區常住人口及流動人口激增,也使景區污染速度加快。近年來,隨著旅游人員的巨增,相應的接待設施、單位和常住人口也都明顯增加,如不馬上控制這種增加狀況,在不久的將來,對自然環境和景點將造成極嚴重或毀滅性的破壞。火山上私建濫建了大量的、垃圾式的臨時建築;流淌著礦泉水的石龍河水受生產生活垃圾污染,已不能直接飲用;大量有特點的火山石被游客買走,更有大量的火山石被用於快速發展的建築行業;因附近新開墾的大片耕地受雨水衝刷,沙土和雜物淤積到五個池子,池水在變淺,水面在外溢擴大;野生的動植物(包括著名的五大連池礦泉魚)資源也在明顯減少等等。

  資源不可再生,開發之前先要保護,因為保護資源根本目的就是使其能夠為人類所永續開發利用。為此,委員們建議,保護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應盡快實施景區遷移戰略,實施景區整體的、徹底的遷移。目前我國多數世界地質公園和很多重要景區都在實施遷移戰略,將景區內的居民、接待設施及機關、企事業單位遷出,這個思路也應是解決五大連池今後開發與保護必須解決的根本性思路。

  其次,必須始終樹立一種『保護當先』的開發理念,關鍵時刻甚至可以暫時采取必要的限制發展措施。旅游開發熱潮興起,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必然會給地質保護帶來一些問題。要長期保持這種勢頭,必須樹立保護當先的理念。對一些重要的、而又容易遭到破壞的景點,必要時應適當限制游客數量。特別是在新景點建設開發中,當我們的財力、物力、人力包括想象力都沒達到最佳把握程度時,可能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時,不妨就先放一放,停一停,等待最佳時機,留得青山在,為將來的發展保留空間。在當前情況下,必須以保護為重心,站在保護的角度搞開發,以保護為主,把開發作為保護的副效應。

  委員們認為,落實上述措施,應得到省和國家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遷移政策、資金等方面。景區的保護開發規劃要具有權威性,以省政府名義制定發布,充分考慮景區不能管理周邊單位環境因素,使所有涉及的單位都必須認真執行。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