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0日電(記者 孫曉銳)『構建節能長效機制,壯大循環產業經濟,真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在省政協第九屆第四次會議上,節能增效是委員們討論的熱點。
民革省委:提倡建築節能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對住宅的舒適度要求將越來越高,我國建築能耗比重最終還將上昇至35%左右。因此推行建築節能勢在必行。
公眾對建築節能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社會的建築節能意識普遍不高;建築節能法規滯後;缺乏成熟的建築節能產品市場和成套節能技術;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溝通不暢; 建築節能管理體系尚未完善,綜合推進機制沒有形成,這些都是我省建築節能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建議:加大建築節能宣傳、培訓力度;完善建築節能法規和配套政策;強化節能行政管理;建立建築節能的激勵機制;建設高質量的示范工程;加強引導和培育,促進建築節能產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研究並推進現有建築的節能改造。
民進省委:培育、發展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和產業
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當前建設資源節約型的社會既是一項緊迫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性、原創性很強的社會系統工程。大、中城市是我國資源利用和產生廢棄物的主要場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來培育資源回收利用的企業、產業的發展。
建議:要從城市的地方立法和制度上來培育、支持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政府應牽頭在法制、資金、技術、財稅、人纔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培育,采用多種方式來補償、轉換其成本的支付函數;政府應采用公益和福利的招標方式,來引入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民間資本、國際資本參予城市再生資源產業的運營和發展,鼓勵『內引外聯』的方式,用市場、產權、土地、時間等特許經營制度來換取資金、資本;引進、吸收、消化國內外先進經驗和技術,重視技術創新、機制創新和集成創新,特別應重視研發獎勵,根據市情開展自主研發的創新;政府應針對自己循環經濟發展的目標,成立城市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專管實施機構,在組織機構上保證再生資源工作的落實。
民進省委:建設節水型社會機制
要建設節約型社會,當務之急必須先建立起節水型的社會機制。當前我省管理方式陳舊,管理職能分割,管理制度殘缺,管理手段落後,調節手段乏力,投資市場疲軟,這些工作機制的欠缺是形成節水機制障礙的主要原因。
建議:改革管理體制,實現政府管水宏觀化;改革管理職能,實行水務管理一體化;改革管理手段,實現水資源管理手段現代化。建設節水機制,充分利用價格杠杆;政府在中水回用政策上給予支持,鼓勵使用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