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電 佳木斯同江市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積極探索與實踐『融入型』黨組織建設,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和領導方式,促進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實現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互動共促。
近幾年,逐步興起的新型農村經濟組織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但這些經濟組織的發展帶有一定的自發性,缺乏相應的利益調節機制和規范的管理運行機制,為此,同江市通過強化『四個融入』,創新農村黨組織的設置方式。
科技融入。組織懂先進技術的黨員加入基地,建立黨組織。青河鄉東明村懂先進肉牛養殖的3名黨員主動加入到本村的肉牛養殖基地,建立了基地黨支部。基地黨支部義務為養殖戶提供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為肉牛進行胚胎移植,改良品種;提供先進的防疫措施,提高牛的品質;提供草場改良技術,提高牛的育肥速度,使養殖戶增產增效。基地現已輻射到附近8個村,發展會員120名,會員肉牛飼養達5053頭。
股份融入。指導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黨員乾部以股份形式辦廠,建立黨組織。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建設了高油大豆種植及肉牛養殖生產基地和大型農機致富聯合體3個新經濟組織。村黨支部進行了資源整合,變個別優勢為整體優勢,采取黨員帶頭、群眾自願入股、按股分紅的自主經營方式,成立了八岔村赫翔農業生產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了15人的董事會、9人的監事會。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投入股金15萬元加入到公司,組織成立了股份公司黨支部。目前,這個公司的肉牛存欄達到375頭,高油大豆種植面積2.5萬畝,大型農機具增加到17臺套。
理念融入。發揮政治素質高、頭腦靈活的農民黨員在市場信息、生產管理方面的優勢,建立黨組織。三村鎮三村村黨支部書記劉國勝在外打工多年,市場經驗豐富,主動加入村大豆銷售協會,組建了黨支部,自購電腦上網絡查閱大豆價格走勢,為協會提供信息,使農民手中的8000噸大豆都賣上了好價錢,增收40多萬元,實現了黨組織與中介組織、中介組織與農戶的互動雙贏。
感情融入。指導農民黨員積極加入交往頻繁、感情相投的親屬或朋友創辦的協會和基地,組建黨組織。街津口鄉衛明村幾名青年農民創建了集養魚、休閑、旅游、餐飲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基地,魚池面積90畝,年產魚10噸,年收入達25萬元。與他們關系融洽、有共同志向的農民黨員於立民加入該基地,並在養魚基地中建立『融入型』黨組織,通過思想互勉共促、經濟互幫共助,實現了一個支部帶富一批群眾、一個基地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目標。
目前,這個市在農村已建立各類生產基地黨組織65個,對暫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派駐了35名黨建聯絡員,基本消除了黨在農村基層的活動『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