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腦癱"袖珍"女享受養母關愛 十萬字記錄"撿來恩情"
2006-02-16 05:52:14 來源:東北網-家報  作者:王冬梅 李永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6日電 題:腦癱『袖珍』女在養母關懷下,竟能背起書包上學,5年寫下傾情日記——十萬字記錄『撿來恩情』

  『出生3天,我曾遭到親生父母的無情拋棄,原因是造物主賦予了我一個極度殘缺的肢體……是媽媽收留了我,在14年裡,小心地呵護著我的身體,還給了我一個健康的心靈;我願一生一世和媽媽在一起,守住這份殘缺的美麗,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堅強地面對生活……』

  這是一個小女孩自我生活的真實記錄,也是一個殘疾養女內心世界的真實告白,署名為《小人國日記》,共計13本,近10萬字,出自『一個身高1.1米、右眼沒有絲毫光感、右腿比左腿短了5公分』的殘疾小女孩之手,文字從潦草到工整,詞語由稚嫩到准確,字裡行間浸透著小女孩刻骨銘心的感激之情,看罷讓人為之動容。

  2月13日,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一個清貧的農家裡,記者親眼目睹了這樣一段段感人的文字,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段橫亙於血緣之上的骨肉深情……

  『養母纔是親媽媽!』

  在這間十幾平米的屋子裡,我們見到了曹秀英和她的小女兒王瑩,眼前這個14歲的女孩身高卻只有1.1米,見到我們她顯得有些羞澀,但說起自己身體上的殘疾卻絲毫不避諱。

  『14年前,我和每一個新的生命一樣,由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是,他們後來拋棄了我,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樣的苦衷,也不知道自己該不該恨他們。如果不是上小學後,意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我真希望自己永遠把現在的父母當成親生父母……』

  1992年6月15日,一個稚嫩的生命打破了曹秀英一家三口的寧靜生活。當晚6時,曹秀英的一個朋友突然抱著一個剛剛出生、嗷嗷大哭的女嬰走進她的家,女嬰又瘦又小,除了兩件破爛衣服外,她胸前還有張煙盒紙,上面寫著出生日期:1992年6月12日。

  看到這個無辜的小生命被親生父母拋棄曹秀英本能地接過了孩子,並叫老伴跑到附近的食雜店買來了奶粉。曹秀英想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可嬰兒居然使勁地張著嫩嫩的雙臂朝她哭叫著,一股母愛的暖流瞬間湧遍全身,那一刻,曹秀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收留這個棄嬰,取名王瑩。那一年,曹秀英38歲,已經是個13歲男孩的母親,和丈夫靠站大崗維持生活。

  這個小生命的到來給曹秀英家原本平靜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然而3個月後曹秀英卻發現了孩子身體的諸多異常———右眼沒光感,右腿殘疾,渾身軟得像棉花,經醫生診斷,她是個先天的腦癱兒。診斷結果讓曹秀英陷入了痛苦的抉擇。親戚朋友勸告讓曹秀英把孩子送走,可3個多月的朝夕相處後,曹秀英知道,自己和這個不幸的小生命已經分不開了。在小王瑩的日記裡,記錄著接下來特殊的母愛———

  『聽鄰居大娘說,為了給我治病,我媽不知抱著我走了多少家醫院,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為了照顧我,媽媽不得不放棄工作,整天給我喂藥,給我按摩,每天晚上,不管多累,她總要堅持為我捏腿,一直持續了14年,現在,媽媽的手上還留有厚厚的老繭,經常乾裂流血。』

  王瑩的主治醫生介紹,如果沒有曹秀英如此細心的呵護,王瑩可能永遠站不起來,更不要說後來能夠背起書包上學。

  『媽媽的肩膀,我的天堂!』

  『我的到來,不僅讓媽媽爸爸吃盡了苦,也連累了和我情同手足的哥哥,整日地照顧我,使原本聰明的哥哥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我5歲那年,哥哥向父母提出要離家當學徒工,以後掙錢養活家裡。那天,我記得哥哥一直在哭,媽媽也不停地擦著眼淚。1999年,我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再一次不顧親戚們的反對,把我送進了離家最近的一所小學。隨後,我趴在媽媽的背上開始了不同尋常的小學生活。她背著我,我背著書包,寒來暑往,像蝸牛一樣穿行於家與學校之間。』

  依偎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小王瑩似乎享受到了比健康孩子更多的幸福,然而突然有一天,她猛然發覺這幸福是那樣的特殊。

  『一個調皮的男同學說我是個小矮子,還說我是撿來的,從那時起我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身世,一天偷聽大人們的談話時我知道了一切,可我沒有告訴他們,在我的心裡,他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一次我問媽媽,為什麼不讓哥哥上學,而讓我上學。媽媽說:「你哥身強力壯的,怎麼都能混口飯吃,你要不上學,就永遠不能走出這個家。」我沒有吭聲,晚上卻哭濕了整條枕巾。』個別同學的歧視讓王瑩幼小的心靈承受了太多的委屈,可與曹秀英給予的母愛相比,王瑩覺得這實在微不足道。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她就以寫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記錄父母對自己的特殊關愛,一寫就是5年,從未間斷過。

  『我找到了幸福之源!』

  采訪中,曹秀英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當初選擇隱瞞真相的目的,就是不想讓年幼的王瑩心靈上再受到任何傷害,雖說現在女兒可能隱約知道了,但他們也決不會先捅破這層窗戶紙,等女兒再成熟一些了,自然會說出一切。

  父母的愛,讓王瑩感受到了和正常孩子一樣的溫暖,而清貧的父母,面對困窘生活的樂觀與豁達,更時時激勵著她,她要用學習成績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我知道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我的腿不好,可上了初中後我不再讓媽媽背,我要自己走著上學,5分鍾的路,我要挪動近一個小時;我的視力不好,我就多鍛煉耳朵的聽力,課堂上決不錯過一點學習的機會。我總是告訴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學,將來纔可能回報養育我的父母。』據王瑩的老師介紹,盡管身體有殘疾,可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並且,她積極的心態一直感染著全班的同學。當小王瑩為自己的夢想不斷拼搏時,養母曹秀英一家仍在為生計苦苦奔波。

  『有一次我考試考了第一名,媽媽激動得一夜未合眼。我知道隨著自己一天天長大,媽媽的心裡就會越來越難過,她多麼希望女兒也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打扮得漂漂亮亮呀。這些年,爸爸、媽媽還有哥哥整天在外打工賺錢,可這些錢全花在為我治病和供我上學上了,家裡東西該賣的都賣了。爸爸、媽媽身體一直不好,可他們從不花一分錢去看病、吃藥。每個學期開學,是媽媽最愁的日子,也是我最難過的一天。可不管怎樣,每次媽媽都會從鄰居那裡為我借來學費。去年,父母從銀行貸了兩萬元錢養雞,誰知一場雞瘟全賠了進去,我想這一回,無論如何也借不到錢了,我想到了退學,卻遭到了媽媽有生以來第一次大聲的訓斥,她說,就是賣房子也得供我上學。』采訪中,曹秀英說現在賣房子是一家人能想到的惟一辦法了,可是如果賣了房子,一家人又將到哪裡棲身呢?對此,曹秀英樂觀地說,總會有辦法的,只要女兒能繼續學業,她寧願去睡窩棚。

  在王瑩另一篇名為《尋找幸福之源》的日記中,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幸福之源,就是勇氣、骨氣和堅強,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斗志,面對所有困難,也可以激起人的博愛之心,善待任何人。』

  讀完王瑩字字含情的日記,傾聽曹秀英朴實無華的話語,記者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面對自己的親骨肉和另一個毫無血緣的殘疾生命,曹秀英以寬廣的胸襟為我們詮釋了一位養母博大的愛。今天,她看起來依然清貧,但是在精神上,她必將最為富有……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