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8日電 近日,道裡區建國街223號三單元居民反映,居民交了電梯費,4年來卻沒有坐過一次電梯,整天吃力地爬高層。
2月11日、15日、16日,接到居民舉報,記者多次到三單元現場察看發現,三單元有14層樓,4—14層的樓道裡都設有電梯出入口。記者從1樓爬到14樓發現,電梯門緊緊關閉,各樓層電梯的指示燈沒有任何光亮。1003室居民劉女士提供的收據顯示,2002年11月,建國物業公司以每戶每年960元的標准,向居民收了兩年的電梯費。據劉女士講,交費前向物業詢問『啥時候能用上電梯』,物業的人回答『很快就能用』。一年後的2003年冬天,劉女士一家裝修完已經入住,電梯還是沒有開,劉女士每天爬上10樓都要中間歇上三四次,家裡要是買了重一點的東西更發愁如何運上樓。眼看樓裡居民一天天增多,入住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十,電梯還不開。看到物業始終沒有開電梯的打算,劉女士多次找物業,要求退還4年前收的電梯費,物業人員說春節前沒有錢、等春節後再說。2月16日,劉女士又到物業追索電梯費,物業人員仍舊說『沒有錢,以後再說』。
1102室居民宋先生介紹,他是2005年買的房子,辦理進戶手續時,物業直接收了1920元的電梯費。在裝修時宋先生纔發現,三單元的電梯多年來始終就沒有開過。
1002室居民楊先生講,隨著樓裡居民逐漸進戶,大家對物業不開電梯都有意見,便一起到物業討說法。物業負責人說,樓裡居民戶數少,開電梯每月的費用要2000多元,物業賠錢開電梯,這筆錢沒地方消化,電梯不能開。居民們拿著購房合同據理力爭,物業人員又說『開電梯可以,每月各家的電梯費要漲到120元,已進戶的人家把沒有進戶的「虧空」給背上』。雙方始終難以形成一致,費用不給退,一拖再拖。
17日14時許,記者來到建國物業辦公地點核實情況,沒想到物業大門緊閉,多次敲門無人應答。居民向記者提供了建國物業的上級單位建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電話,記者多次撥打也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