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2005年命案調查 奪命凶案多由瑣事起
2006-02-19 07:56: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解娟 張國 金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9日電 殺人奪命緣於天大的仇恨嗎?日前,記者在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2005年該院受理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案件中,因雞毛蒜皮瑣事而起的佔了一半以上。命案發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作案者文化層次普遍偏低

  2005年5月24日17時,尚志市葦河鎮新建村農民陸連君去自家農田乾活時,看到本村村民王某某家的耕牛踩踏了其家農田而引起其不滿,用斧子將王砍傷後逃離事發現場。隨後,在村北田間路上,遇見了曾因土地糾紛而與其家發生過糾葛的同村村民李某某及李8歲的兒子,遂產生報復之念,掄起隨身攜帶的鐮刀向孩子猛砍數刀,將其殺死。法院認為,被告人陸連君在與他人發生矛盾後,竟然遷怒於對方家中幼童,持械非法剝奪被害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犯罪情節特別惡劣,手段十分殘暴,判處其死刑。

  2005年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犯罪的被告人總數為410人,其中農民和無業人員合計為304人,佔到總數的74.1%。作案者的文化程度集中於初中以下。這些人受教育時間短,法制觀念淡薄,自控能力較差,膽大妄為,做事不計後果,動輒行凶,制造命案。因此應加強對廣大農村的法制宣傳教育,強化對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和無業人員的管理,多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使他們消除對社會的仇視心理,這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目標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犯罪年齡呈低齡化趨勢

  被告人車興軍等八人均系紅羊海鮮酒樓聘用人員。其中三人未成年,年齡最大的22歲,2003年7月24日零時許,車興軍等人在迪吧跳舞時,與他人因身體碰撞發生糾紛,當日23時許,雙方在迪吧再次相遇,隨即發生毆斗。導致一人死亡、一人重傷、一人輕傷。八名被告人分別被判處3至9年有期徒刑。

  2005年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死)犯罪兩類犯罪的未成年人為14人,佔被告人總數410人的3.4%。命案的發生雖高度集中於18-60歲之間的人群,但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有上昇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發育還不成熟,控制能力較弱,可塑性強,易受不良風氣影響,法律知識貧乏,因此家長、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管教,送法進校活動應經常化、制度化,加強對中學生的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力量給孩子們一個潔淨的社會空間,使他們免受社會不良風氣的污染,讓他們健康成長。

  瑣事引發命案

  2005年4月1日14時許,邱宏偉與同村村民郭某某在五常市民意鄉草廟村因為玩撲克發生爭執,被鄰居拉開後,郭某某、邱宏偉分別到附近村民家拿了鐵鍬、鐮刀,二人再次相遇並發生廝打,郭某某持鐵鍬打邱宏偉,邱宏偉持鐮刀砍擊郭某某左肩背部兩下,郭當場死亡。邱宏偉作案後逃離現場。同年5月22日,邱宏偉投案。市法院認定邱宏偉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

  2005年因瑣事導致的命案數為148件,佔收案總數260件的57%。都說『人命關天』,而為一些細瑣之事即鋌而走險,制造血案,一方面說明法制觀念淡薄,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現代中國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人們心理普遍比較脆弱,耐受力較差,情緒比較急躁,遇事不願忍,也忍不住,動不動就拳腳相向,兵戎相見,導致命案的發生。此外,家庭矛盾、經濟糾紛和婚外情也是導致命案發生的常見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因經濟糾紛發生的殺人、傷害案件大幅上昇,因婚外戀情發生的血案也有上昇趨勢,而家庭矛盾導致的命案卻大幅下降。這一方面顯示出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負面效應,同時也映射出社會倫理道德正在逐漸向傳統回歸。

  重點防范命案『高發人群』

  公安司法部門的調查統計材料表明,以下7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嚴重傷害他人的犯罪行為:

  1.脾氣暴躁並習慣動手的好斗者;

  2.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嫉妒心極強者;

  3.某些文化程度低或文盲或法制觀念淡薄者;

  4.有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者;

  5.上下級、同事、家庭、夫妻關系緊張甚至破裂者;

  6.有劣跡的青年或某些刑滿釋放人員;

  7.心理異常、人格變態者或攻擊型精神異常者。

  全社會共同防范惡性命案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和競爭的激烈,部分人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很多惡性案件都是不良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而爆發的犯罪。針對這樣的一種狀況,一些社會學者認為,在這樣的犯罪面前,社會應有一些乾預或是預防系統。

  人在報復和自殺等不良行為前是處於矛盾中的,這種狀態下如果能使情緒得以宣泄,不良情緒也許就會得到抑制,這需要社會給予足夠的關注。美國在福特時代,通過了一個心理衛生法,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培訓心理諮詢專業人員,為社區居民做思想工作,並追蹤調查。

  所以,我們的社會應投入更大的力量和關注度來預防犯罪發生。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