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電 兩名醉鬼揮刀劃破一輛出租車的後備廂,氣憤的『的哥』與其理論竟被兩人刺死。日前發生在哈爾濱市的一起命案又緣於『激情犯罪』。據哈爾濱市兩級法院統計,近年來激情殺人在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案件中的數量幾乎佔到50%,一些普通人因一時的情緒失控變成了殺人犯。
典型案例
就餐聲音大,一句話送條命
站在審判法庭的被告席上,孫某追悔莫及,他對檢察機關指控自己的故意殺人犯罪沒有做任何辯解。庭審結束時,他向被害人家屬深鞠一躬,表示了發自內心的愧疚。當初如果不是自己一時衝動,絕不會造成兩個家庭家破人亡的後果。然而大錯已經鑄成,他要為自己的衝動付出生命的代價。
不久前,20歲的孫某和朋友在南崗區一家飯店吃飯。鄰桌有一群喝多了的年輕人,說話聲音特別大。孫某就叫服務員請對方小點兒聲,對方置之不理,並不滿地衝著孫某罵了一句髒話。『我真沒想殺人,他當時罵我,我腦子「嗡」一下,就失去理智了。』孫某隨手操起一個啤酒瓶摔碎,紮向鄰桌男子小腹致其死亡。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酒後行凶,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其殺人犯罪情節惡劣,後果嚴重,應予嚴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規定,認定孫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官調查
半數命案緣於『一念之差』
據孫某故意殺人案的主審法官、市法院刑一庭法官湯軍介紹,孫某的行為屬於典型的激情犯罪。據哈爾濱市兩級法院統計,激情殺人在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案件中幾乎佔到一半的比例。這些犯罪沒有預謀過程,行為人只是瞬間心理失衡而導致犯罪。
有關研究顯示,人進入激情狀態後,大腦機能幾乎完全被激烈的情緒所控制,主觀意識僅指向與自己情緒體驗相關的事物,理智不同程度地喪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動,也不能預見到行為的後果,從而做出不計後果的行為,如殺人、毀物、縱火等等。
專家觀點
緩解壓力及時調解可避免衝動
為什麼一些平時並無惡行的人會突然間變成殺人犯?為什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會引發血案?
哈爾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研室林教授說,心理因素目前已被認為是『激情犯罪』的主要動因。現代人因為生存壓力導致生理、心理長期超負荷,而社會又缺乏心理調適、放松的機構和途徑,使得一點小事就可能點燃這種情緒,特別是有精神障礙和性格缺陷以及心理問題的人更容易因為衝動誘發犯罪。
林教授認為,激情犯罪對社會的危害在於其不可預見性,防范的關鍵在於社會人文關懷,從社會心理方面解決犯罪根源,培育健康的心態和風氣。『激情犯罪』行為人雖然只是瞬間心理失衡而導致犯罪,但這只是表象,這類犯罪並非不可避免。第三方的積極介入調解,可以及時制止激情犯罪。一方當事人怒發衝冠時,第三方如能開展調解、說服工作,適時去火就有可能避免禍患。
家庭和社會的關懷也很重要。林教授說,只有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人性化的環境裡,個人纔會形成健康的性格和情感。現在很多社區已經開始著手加強對居民的生活幫助和精神關懷,豐富的社區文化生活可以使個體的不良情緒得到調整,緩解壓力。總之,社會、單位和家庭要密切配合,及時發現問題,調解矛盾,解決爭端,避免各種激情傷害案件的發生。
專家提醒說,要學會回避危險,得理也要『饒人』。這不是說要一味忍讓,而是告訴人們如何更聰明地處理糾紛。面對小糾紛,不可能寄希望於激情犯罪者的退讓,有理一方要學會適當地忍讓和回避,以避免危險和不幸的發生。
新聞鏈接:
激情犯罪
激情犯罪,是指行為人在特定的時間、空間、環境、條件下,瞬間喪失理智,心理失衡,因一念之差而發生的犯罪。這種犯罪大多沒有預謀策劃過程,但往往不計後果,具有突發性強、極端魯莽、危害性大、案發後十分悔恨的特點,嚴重危害社會安定。這些犯罪嫌疑人90%以上沒有犯罪前科。
激情犯罪特征一覽表
犯罪動機
其形成的時間極短,都是在瞬間突然發生的。從調查中發現,犯罪人事先並沒有特定的目標及作案動機,常常因為一種極為單純的欲望頓生犯罪動機,並即刻實施。
犯罪主體
具有性情暴躁、文化水平低、道德修養差、控制能力不強等特征,無業或下崗在家以及農村中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青年激情犯罪者較多。
犯罪起因
多數是因為被害人的語言、行為不當所引起的,犯罪人一時衝動喪失理智實施犯罪。在犯罪過程中,被害人大多負有一定的責任。
犯罪後果
非常嚴重,直接造成被害人重傷或死亡,多為惡性犯罪,給社會造成較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