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9日電 王濛和在她之前的楊揚都是黑龍江省七臺河人。不知是七臺河的水土養人還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黑土地上的人們有種與生俱來的運動天賦,王濛和楊揚胸前閃閃發光的奧運會金牌使這個煤礦城市成為中國短道速滑的冠軍搖籃。
當楊揚和王濛先後站在奧運會冠軍的領獎臺上時,我們知道了曾經發生在七臺河的許多故事。七臺河並不富裕,這裡沒有一座滑冰館。七臺河的孩子們是從一副綁在鞋上的冰刀開始走向世界的。冬天,他們的訓練是在結冰的河面上;夏季,教練把孩子們帶到哈爾濱,只有在午夜時分,這些十幾歲的男孩女孩纔能揉著惺忪的睡眼在萬籟俱寂的星空下悄悄走進滑冰館訓練。因為,白天都是省隊的運動員們在這裡練習。他們住在租金便宜的簡陋的房子。一位來自黑龍江的老記者在都靈告訴我,楊揚的母親下崗以後就曾經在哈爾濱給七臺河隊的小隊員們做過飯。
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聽了讓人眼裡酸酸的。北京時間的凌晨4點多,正是人們酣睡在沈沈夢鄉中的時候,但是習慣於後半夜訓練的七臺河的小運動員們一定還睜大著眼睛,在電視機前注視著萬裡之外的帕拉維拉體育館。也許,過不了多久,在他們中間,就會有新的楊揚和王濛出現。
中國許多項目的世界冠軍奧運會冠軍都是從從農村從大山裡走來的。人們往往注重事情的結果,而對曾經發生的過程容易忽視。實際上,就如古人所說,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吐清香。很多人對中國女選手為什麼成績特別好表示好奇,陰盛陽衰一度還成為媒體議論的話題。但他們只要了解到和七臺河一樣曾經發生的許許多多催人淚下的故事,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當王濛揮舞著鮮艷的國旗滑行在潔白的冰面上,當她成為都靈今夜最耀眼的中國之星時,我們同樣看到,七臺河的夜空裡,繁星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