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電 眼下,水貨電子產品因其價格有絕對優勢而在市場上佔據一定份額。在哈埠不少漸具規模的手機、電腦筆記本、數碼相機、MP3與音響的水貨店中,也隨之興起一種叫『店保』的售後服務方法,看似幫消費者解決顧慮,實際上親身體驗便知其中奧秘。
日前,消費者李先生在哈爾濱市道裡一家電子產品市場相中一款JVC臺式音響,CD效果不錯,實價1000元。加上營業員耐心介紹『音響原產馬來西亞,哈埠家電商場中類似產品單價都在4000元以上』,更令李先生動心。付款驗貨後,該營業員順手遞給李先生一張印滿維修中心地址電話的小紙條,稱此款音響有『店保』,出問題可到紙條所寫的任何一家維修中心享受保修一年的待遇。
半月不到,這張小紙條真派上了用場———李先生這臺音響的CD不工作了。他按紙條所寫請和興路上一家特約維修中心的師傅看過後,被告知機芯壞了,服務免收檢查費,但更換零件需自己花費300元,又因不是全國聯保產品需交100元開箱費。李先生表示,看到隨機包裝內附帶保修卡與特約維修手冊。師傅稱,此音響的生產批號與全國聯保產品生產批號不一致,電腦管理的維修記錄中根本沒有備案。李先生這纔意識到,買水貨省下的錢這下都要搭在維修上了。
不少有過水貨購買經驗的消費者都有同感,成交時雖會想到售後服務,卻終難敵低價誘惑,發現維修被宰又總要在使用之後。水貨店這套成熟的『店保』服務實際上套牢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據了解,需維修的水貨目前主要有三種去處,一是被返給供貨商,二是去往個體維修店,三是到特約維修中心。當產品毛病較大時,店家自動會找供貨商直接換貨,但通常要攢夠十臺八臺纔會打包郵寄,貨返回來至少要半個月或更長時間。送個體維修店,設備質量與工人水平都參差不齊,若被狠宰,更得不償失。去特約維修中心,維修質量相對可靠,收費標准卻高得離譜,修水貨往往比修行貨價格更高,買貨時省的錢恐怕都要翻倍搭進維修的無底洞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