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電 幾經波折,2005年8月哈爾濱地鐵終於拿到了『入場券』。
去年12月5日,哈爾濱地鐵一期工程指揮中樞工程在南崗區學府路原電表儀器廠對面三角地舉行啟動儀式———哈爾濱人的地鐵夢從模糊到清晰,歷時30年。根據規劃,到2008年,冰城人將乘上地鐵。
從破土動工之日起,地鐵生活距離哈市市民越來越近。地鐵『駛入』哈爾濱,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更意味著巨大產業效應的發散,意味著舊有城市布局的改變,意味著滾滾商機和財富撲面而來。『地鐵經濟』將成為哈爾濱未來幾年的主題詞。一大批產業包括建築業、商業地產、零售業、旅游業、廣告業等將在『地鐵時代』飛奔;延伸數十甚至上百公裡的地鐵,每一寸軌道都埋藏著誘人的財富。對於這一將深刻影響哈爾濱市商業布局及市民生活的重大經濟事件,本刊將對由其而引發的『地鐵經濟』進行系列報道。
2005年12月5日,隨著一號地鐵的破土動工,地鐵終於開始向哈爾濱市民的現實生活延伸。當地鐵生活呼嘯而來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地鐵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正在演變成為縱橫於城市的一條『生金』的地下經濟線。雖然距離通車還有一段時間,但地鐵對哈爾濱經濟的巨大拉動效應已經凸顯出來,進而悄然改變著哈爾濱城市經濟發展脈絡的走向。哈爾濱商業格局的重新構建,正是這一作用的最直接顯現。
改變城市商業布局
哈爾濱現有商業格局基本建立在原有的交通格局基礎上,很多商家都集中在秋林等人流量大的商圈中。在哈市,人們已理所當然地將秋林—果戈裡大街地區商圈和中央大街—哈一百地區商圈看作主導市民消費的核心商圈。目前,無論是地理位置、消費習慣,還是市場份額,這兩個商圈均在哈埠穩坐頭兩把交椅。經過多年拼殺,兩大商圈中的商業格局大致分定,不論是商業運營思想在此處擴展業務,還是房地產開發商想獲得此處的土地,都面臨難以逾越的『瓶頸』。而地鐵在哈市的建成,將突破這一『瓶頸』,締造出另外的有擴展空間的新商圈,為商家開闢更多的『生財』之地。
新商圈的締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交通的走向。工大集團投資建成地鐵一期工程後,地鐵的輸送能力將達到每小時1.49萬人次,全日客運量可達到21.2萬人次,這將使全市的地面公交日客運量減少4200車次,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將得到徹底緩解。本地一位官員認為,這將為哈爾濱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最大的交通便利。
在緩解交通的同時,地鐵將最有效地影響哈爾濱原有城市布局。地鐵開通後,一條地鐵將同時穿越哈爾濱多個區域,哈市的城市商業布局將會更加平衡,城東和城南將得到極大的發展。同時,地鐵還將推動哈爾濱『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減壓交通助推城市經濟
地鐵對城市交通的改善顯而易見,同時也將推動哈市城市經濟的發展。
據哈爾濱市軌道交通辦公室有關專家介紹,地鐵一期投用後,從哈醫大二院到博物館的路程只需10分鍾,平均兩分鍾跑一公裡。按照大站停靠三五分鍾、小站停靠兩分鍾的運行設計,從哈東站到哈醫大二院全程只需30分鍾左右。
哈爾濱地鐵建成運行成熟後,車間時段將縮短為兩分鍾,每兩分鍾就有一輛車到達。在1號線的中段,南起學府路的哈醫大二院,沿學府路-西大直街-東大直街-一曼街-南通大街-東直路-樺樹街至哈爾濱東站,途經高等學府區、學府路高新技術開發區、博物館廣場城市中心商業區、游樂園等公共活動中心以及鐵路客運等主要客流集散中心,所經地區分屬南崗區、道外區管轄。
該線人口密度高、商業網點密,是全市最大客運走廊,特別是東、西大直街段,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街,車流、人流密度很大,又受地形限制,無改造條件,造成擁堵。因此,軌道交通一期工程的建設,將溝通城市正南、東北兩翼,實現城市總體規劃意圖———引導城市沿縱向發展軸向南發展;可初步建立立體化的城市交通格局,緩解主要交通走廊上的道路交通壓力,緩解居民乘車難的矛盾,還可利用原有的『7381』人防工程,盤活閑置的國有資產。因此,地鐵既有效地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也成為城市經濟的推動者。
地鐵掀動商業『造圈運動』
地鐵,對於一個大城市而言,除了便利交通外,一個最間接的效應是,拉動地鐵沿線的經濟增長。因其便利、安全、高效,地鐵沿線將形成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新商圈。記者了解到,哈市除了已有的軍工、秋林、中央大街、教化等商業聚集地,多個沿線大型項目的即將啟動,新型商圈很有可能在東部和南部的地鐵站附近形成。
從深圳、上海、南京等地的發展情況來看,由於不受老城區建築物多的限制,地鐵催生的新型商圈具有規劃水准高、發展速度快的特點,相對於傳統商圈,地鐵沿線新商圈不可小覷的昇值潛力,更為吸引投資者。有關報道顯示,在香港,由於京九地鐵的通車,沿線土地一路暴漲,房價先後翻了八九倍;在深圳,地鐵的開通,讓沿線商業從蕭條到繁華只用了不足一年的時間。依據這一經濟規律,哈爾濱地鐵帶火沿線經濟的猜想不容置疑。
專家分析顯示,根據《哈爾濱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哈爾濱市目前編制的《軌道交通沿線土地控制規劃》中全市軌道交通控制用地總面積339.61公頃,一期工程沿線土地控制面積近23公頃。地鐵的建成,將使人們的置業理念從『住在市中心,遠離鐵路線』,向『遠離市中心,靠近地鐵線』轉變。有關人士透露,地鐵試點工程建設期間,將啟動地鐵沿線的商業規劃。規劃以建設中央商務區為主要方式,建設新的商務中心,締造新的消費中心,架構新的旅游經濟帶,從而帶動地鐵沿線的土地昇值和經濟繁榮。而新商圈的形成,必先依靠於穩定而強大的人流。地鐵商圈最大的特點就是客流量大。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幾乎所有區域化購物中心都必須依托地鐵而建,因為只有地鐵纔可能帶來這麼多的人流量。而今,業界普遍看好的哈市地鐵站點是電表廠至西大直街一線,一些企業期望進入其周邊展開經營。
『城西商圈將加速興起。』有關專家認為,未來哈市的商業布局將由單中心圈層式向多中心組團式轉變。地鐵還將給哈爾濱市民帶來全新的文化形態。省社會科學院有關專家認為,地下的環境肯定比地面令人壓抑,人們需要用商業氣息和藝術氛圍來改變這種壓抑的感覺,很難想象沒有便民商店和藝術家的地鐵將是什麼樣子。地鐵這個高科技的產物,成了道具,成了舞臺,將衍生出特殊的文化現象。另外,提供最大的交通便利,將會給哈市帶來全新的消費形態,速度的改變將對人們的購物模式產生影響,更多的人會選擇到高效率的地鐵沿線的商業購物中心去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