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 21日,黑龍江省衛生廳出臺新農村衛生建設方案:黑龍江省將改擴建555所農村鄉鎮衛生院,投入設備專項資金24570萬元,對630所一般鄉鎮衛生院及252所中心鄉鎮衛生院進行設備配置。
加強縣級疾病控制中心內涵建設。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建設和常規設備配置。每個縣(區)疾病控制機構都配備疫苗運輸車,保證冷鏈系統安全有效;建立艾滋病初篩實驗室並開展艾滋病免費諮詢檢測;組建縣級傳染病防治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治隊伍,配齊車輛和必要的消毒、急救等設備;完善農村衛生疫情監測網絡,2006年底,各鄉鎮衛生院的疫情報告要實行專網專用,直報率達到100%;落實鄉村疫情監測責任人。每個鄉鎮政府確定一位領導負責鄉村公共衛生工作,每個行政村選擇一名村醫作為兼職衛生防疫人員,負責健康宣傳教育、疫情監測報告和一般應急處理;加大改水改廁力度,2006年自來水普及率提高到57.7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55.47%。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救治能力。村級醫療服務規范化。加強全省鄉村醫生執業注冊的管理,堅決取締無證行醫。按照村衛生所建設標准,在落實防保任務的前提下,原則上實行一村一所。鄉村衛生管理一體化。村衛生所作為獨立法人,擁有資產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鄉衛生院受縣衛生局委托,對村衛生所行使行政領導和業務主管權,並行使執法監督權。縣鄉醫療服務一體化。各縣衛生局要統籌管理衛生資源,探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的縣域醫療集團或醫療聯合體,形成縣鄉醫療服務的共同體。縣鄉村醫療機構網絡化。在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的功能的基礎上,鼓勵開展縱向業務合作,把農民的一些常見病、多發病解決在鄉村。縣級醫療機構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逐步探索在農村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建立起雙向轉診、六位一體的新型農村醫療服務模式。
繼續落實好『村村大學生計劃』。堅持每年從在職鄉村醫務人員中招收200人,到醫學院校學習畢業後頒發省內承認的專科學歷證書,到2010年培養1000人,使每個鄉鎮有1名醫科大學生。繼續強化對2萬餘名鄉村醫生、900名鄉鎮衛生院長、900名鄉鎮衛生院業務骨乾的在職培訓。自2006年開始,從培訓的人員中選樹100名省級名村醫,50名省級鄉鎮名醫,50名省級鄉鎮衛生院名院長,作為我省農村衛生工作的中堅力量。力爭三年內,使參加培訓的鄉村醫生90%以上取得中專學歷,2010年多數鄉村醫生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
逐步完善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力爭2007年覆蓋全省廣大農村,農民參合率達到85%以上。把農村五保戶、特困戶等貧困家庭通過醫療救治制度納入參合對象。實行『保大兼小』的方針,全省將普遍建立家庭賬戶,一般個人籌資款都匯入個人賬戶以利於小病治療;實行公開招標集中采購藥品,實行因病施治、梯次用藥,讓農民花最少錢治好疾病;建立衛生支農體系,促進社會衛生服務公平。深化萬名醫師支農工程。繼續從省醫院、哈醫大一院等14家三級綜合醫院,每年抽調70名醫療技術骨乾,組成醫療隊到14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工作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