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2日電(記者 印蕾) 政協哈爾濱市十屆四次會議22日舉行部分委員與市長協商對話會。對話會上,政協委員與政府官員共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共商發展大計,共繪事業藍圖。
委員建議:因地制宜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
市政協常委於志平在對話中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適時順勢地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之舉。『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需要從哈爾濱的實際情況出發,來探討哈爾濱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生產發展是哈爾濱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害性的基礎問題,希望市政府有關部門及早做好調查並根據哈爾濱市具體情況拿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引導生產要素向農村傾斜;生活寬裕,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創造出符合哈爾濱市的新型經濟結構,既加快工業化進程,又建立新型的農業經濟;鄉風文明,是要在生活寬裕的同時樹立良好的精神文明,哈爾濱市廣大農村精神生活尚十分欠缺,更應成為有關部門研究的重要問題;村容整潔,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的中小城鎮化,哈爾濱有八區十一縣,哈爾濱城市的中心作用也在於帶動周邊城鎮鄉村實現城市化,希望有關部門切實做好各縣的中小城鎮化,實現人口轉移,進而從根本上解決村容整潔問題。
政府聲音: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要集中民智 從實際出發
哈爾濱市副市長史文清在對話中表示,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度重視,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此,哈爾濱市政府將認真聽取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廣大農民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意見,集中民智,力爭把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得更好,更加符合實際。
在規劃的制定中,市政府將從哈爾濱市農村、農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注重堅持民生優先的發展取向,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擴大對農村的公共產品供給,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注重同步推進農村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新文化、新農民、新風尚培育;注重多渠道擴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在調動廣大農民自力更生建設美好家園積極性的同時,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機制,重點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建設;堅持加強農村黨組織和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委員建議:普及推廣科學技術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市政協常委楊謙在對話中建議,普及推廣科學技術,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給予充足的經費支持,加快高新技術在哈爾濱市農業生產中的普及應用。其次,加大農業新技術研制轉化的支持力度。具體而言,加強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聯系,加快農業生產技術難關的攻克。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哈爾濱市農業生產中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推動哈爾濱市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加強農村教育投入,加快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政府聲音:改革農業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快建立新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
哈爾濱市副市長方世昌在對話中表示,楊謙委員提出的農業科技推廣問題很重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更是離不開科學技術。多年來,市政府一直比較重視農業技術的研發、轉化和推廣工作。但是科技與農業之間『兩層皮』的問題十分突出。因此,要對農業科技的方針、目標和任務及工作重點作戰略性調整,對農業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加快建立新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
市政府將采取的具體措施是:抓好科技人纔的培養提高工作;加強農業科技產業化載體建設;構建科研院所與『三農』合作的平臺;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農業科研的資金支橕;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符合農業科技自身規律的新型農業科技運行機制;抓好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工作。
委員建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市政協委員安武順在對話中,就新農村建設中如何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問題提出建議。安武順委員建議市政府和各部門的領導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對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大通鄉通村公路的推進力度,將通鄉路延伸到村、屯;繼續實施農村飲水工程,提高農村的安全用水水平;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加快推進農村改廁項目建設,改善農村的衛生環境。
政府聲音:『十一五』期間『五大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生態化進程
哈爾濱市副市長方世昌在對話中表示,近年來,市政府非常重視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農村道路、飲水、生態環境等為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今後五年,哈爾濱市在新農村建設上將繼續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和生態化進程。『十一五』期間,哈爾濱市預計在農村基礎建設上將投入120億元,重點實施『五大工程』:
一是農村公路暢通工程。規劃建設農村公路7000公裡,通達工程1600公裡,全市100%的鄉(鎮)通高等級路面,85%的行政村通高等級路面。
二是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解決1826個屯、88.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人口全部吃上安全潔淨的自來水;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主要地段全部建立地下排水系統。
三是農村清潔能源綜合利用工程。
四是農村康居建設工程。完成農村康居工程建築面積1500萬平方米,農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84%。
五是生態村屯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