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3日電 近日,蒙牛3.5億元項目在尚志投產,建成該集團在黑龍江省首個液態奶生產加工基地。據悉,尚志目前的奶源不足,為滿足蒙牛的加工需要,蒙牛在尚志的加工基地及哈爾濱周邊的其他縣份收購鮮奶。有人因此認為,蒙牛在尚志巨資建廠,前景如何尚待觀察。那麼,蒙牛和尚志方面是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一問題的,記者做了一番探訪。
產業契合點成為合作基礎
2004年2月,尚志聞訊蒙牛欲在東北投資建廠,先後15次赴呼和浩特,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洽談,憑借真情實意和寬松的投資環境打動了投資方,引得蒙牛入駐尚志。
項目竣工投產,年生產液態奶20噸,20條生產線完全達產後,產值達到10億元。
雙方合作基於這樣的觀點:尋找乳品、畜牧兩大產業的契合點,實現合作共贏,是尚志與蒙牛深層次合作的直接動因。蒙牛著眼於東北地區1.2億人口消費能力,及尚待開發的農村市場,俄羅斯50%散奶市場份額,也成為決策者極為關注的訊息。這些,無疑是極具商機的『磁場』。而尚志,地域處於世界乳品帶上,且是我省優先發展奶牛的重點縣域。境內物富草豐,每年可為畜牧養殖提供2億斤糧食精飼料和100萬噸鮮草,具備產業發展的基礎,但由於缺少大型龍頭企業的牽動,奶牛產業發展遲緩。作為畜牧業、乳品加工業、消費市場三個緊緊相扣的鏈條,市場和產業發展的諸多因素,決定了雙方長遠合作發展方向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多元化模式拉動效應凸現
雙城引資雀巢伊始,曾引發『市場與奶源』的爭議,原因是奶源供給不足。尚志,也遇到了同樣的發展『命題』。如何加快培育奶源生產基地?雙方合作步伐變得更加迅疾。
龍頭企業與奶戶簽訂協議,奶價保底收購,使當地奶戶不再觀望,爭相擴大養殖規模。專業大戶段世文,有著12年的養殖經驗,舉家遷來尚志擴大奶牛養殖。像段世文一樣,近到雙城遠至山東,相繼有50多個養殖大戶湧入尚志,帶來資金、牛源的同時,也成為當地養殖示范的『樣本』。尚志市奶辦趙副主任分析,奶牛存欄數之所以快速攀昇,是龍頭企業牽動、政府激勵機制拉動的連鎖反應。
『龍頭』帶動產業招商,政策激活多元化養殖模式:『下游』企業松江銅業萬頭養殖場與加拿大合作引進良種奶牛,優質奶源全部供給蒙牛生產,其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哈爾濱萬博投資公司采取大戶帶動農戶飼養模式,擬在尚志20個村發展規模養殖。這兩天,當地畜牧局辦公室登門洽談者絡繹不絕。得知種植青貯8萬畝的訊息,已有6家企業尋求合作。一些養殖廠也紛紛與當地農戶簽訂了種植訂單。產業鏈條不斷拉伸,使更多農民分享利益。
據省畜牧局有關人士指出,未來5到10年,乳業將迎來穩定發展期,原奶的增長速度仍不能滿足乳品市場,供需缺口為畜牧業提供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尚志借助『龍頭』帶動,加快畜牧業發展步伐,用2年左右時間發展奶牛6萬頭,日產鮮奶500噸;到2010年,奶牛存欄突破10萬頭,日產奶1000噸。
高起點對接尋求跨越發展
省農科院畜牧中心專家指出,在資金、技術、政策、觀念等諸多制約乳業發展的因素中,技術難題已成為關鍵性因素。奶業發展產業化程度不高,生產效率、技術管理『兩低』,成為掣肘。面臨這一難題,尚志與蒙牛達成共識:打破從散養到集約化養殖的常規模式,在高起點上建設奶源基地,實現跨越式發展。
尚志市畜牧局局長陳樹勝介紹,畜牧產業重點發展奶牛專業大戶、專業村屯、專業小區和大型牧場。目前,在17個鄉鎮已建成36個養殖小區,吸引奶牛戶入區飼養。集約化養殖關鍵在於標准化、規范化,可以有效推廣高產技術、繁育改良、青貯飼料、防疫等措施,提高畜牧業質效的長端效應。根據區域奶牛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尚志市建成蒙牛標准化奶站38個。
尚志市市委書記楊靖武說,尚志提出了『龍頭牽動、集約經營、科學飼養、服務先行』的發展思路,龍頭企業牽動政府扶持,加快奶牛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市域經濟的主導產業,推進『主輔換位』進程,將尚志建成龍江乳業大縣。雙方的合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