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調查顯示:黑龍江農戶增長潛力最大的消費是住房消費
2006-02-24 09:17:2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4日電 在農村,住房是一個家庭貧富的標志之一。國家統計局也將人均住房面積和住房結構,列為小康的新標准之一。近期,一份權威調查顯示,黑龍江省農戶增長數額和潛力最大的消費將是住房消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是一個重要課題。

  37歲的曹雙是賓縣新甸鎮玉泉村的村民,一直居住在父輩留下的兩間土屋裡。這幾年,手裡有了些餘錢,也要改善一下住房條件。『材料去年就准備好了,蓋三間磚房,開春就動工。』2月初,記者見到曹雙時,他興高采烈地說道。

  不久前,省發改委會同省統計局農調隊,對我省25個市縣、2240戶農村居民進行意向問卷調查,改善吃、住水平是近期多數農戶生活消費的重點選擇,有近三成的農戶近兩年准備建房、購房或裝修住房。

  居住水平低熱盼建新房

  調查報告顯示,我省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984年的18.36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9.61平方米,人均僅增加了1.25平方米。而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由15.38平方米增加到27.24平方米,人均增加了11.86平方米。農村居民居住質量指數是14.4%,比全國平均水平的30%低15.6個百分點。從住房質量上看,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我省人均0.43平方米,比全國平均水平少8.1平方米;磚木結構面積人均13.06平方米,比全國少1.06平方米;樓房面積人均0.22平方米,比全國少10.06平方米;磚瓦平房面積人均13.22平方米,比全國多0.81平方米。

  另據調查,我省14個國家級貧困縣(市),農村居民住房面積人均只有17.44平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此外,我省農村還有一些無房戶,按人均租用住房面積推算,我省農村無房戶的比重大約為千分之二。我省農村居民的住房建設遠遠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忌攀比盲從建質高新居

  建房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從我省總體情況看,在農村住房建設中,長期存在著幾個突出問題。

  盲目攀比、盲目從眾現象嚴重。有的農民不顧自身財力,借錢蓋房,新房蓋起來了,也背負了大筆債務。缺乏規劃,布局混亂,因缺乏統一規劃和正確引導,村民建房大都是無序發展,建房農民多從自身角度出發,不考慮配套的道路、排水溝等設施,特別是在宅基地上建房,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同時,住房設計也不合理,功能單一。建房質量無保障。很多農民建房,沒有正規圖紙,施工隊伍大多是個體瓦工、木工等雜牌隊伍搭伙拼湊而成。他們絕大多數沒有經過培訓,專業水平低,工藝落後,直接影響了工程質量。

  難題需破解期盼多扶持

  我省農村人口1850萬人,按每戶4人計算,全省約有460萬個農戶。按30%的農戶建房、購房測算,年建房面積將達到9000萬平方米以上。據測算,農村消費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拉動全省消費水平提高兩個百分點。

  如何促進我省農民建房良性發展,是一個亟待破解的課題。

  調查顯示,農村建房中,農民希望政府給予更多的扶持:解決宅基地及收費問題,簡化宅基地的辦理手續,降低與宅基地相關的收費標准;解決部分建房貸款,延長貸款期限;規范建材市場,保證質量,穩定價格;規范建築隊伍,提高建築質量。

  政策上傾斜共圓小康夢

  農村住房建設是順應民心的安居工程,是啟動和拓展農村市場的重要渠道。各級政府應該在政策上把好關,在行為上做好引導。

  首先,應正確引導農民對住房的投資行為,避免在住房建造中出現耕地被佔用問題,注意把好建造住房土地的審核關。基層政府對農民建房中的投資方向、生活觀念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等問題應做好引導和管理。對建房農戶,政府應派專業人員幫助他們合理規劃居住區的布局、間距、通道、采光、通風的整體效果,附帶也可以增加一些排水、排污等衛生設施。

  其次,要認真搞好農村村屯建設規劃,堅持規劃高起點,增強鄉鎮總體規劃和村屯建設規劃的科學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和農村住房建設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建房。

  三是針對農村建房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和難點,放寬農村住房建設政策,農村信用社應開辦農民建設住宅貸款業務,解決建房中的收費與手續問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