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電 『「方便」真的方便了!』剛剛從佳木斯市今年新建的水廁中走出來的張大爺高興地說。
據張大爺介紹,以前外出時,突然內急,有時根本找不到公共廁所,情急之下只好找一個『隱蔽』的地方『方便』了之,這樣做不但影響了市容,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2005年,市委、市政府結合老百姓最實際的、也是反映最強烈的如廁難問題,新建、翻建了一批重點地段的公廁,開放了中心城區臨街單位室內廁所,切實解決市民的如廁難問題。
為解決市區繁華地段公廁少,找廁所難這一問題,佳木斯出臺了開放110家沿街單位廁所的措施,並每月為這些單位進行補貼,目前已經有100餘家單位將一樓的廁所對外開放,並在火車站等地點設置了5座智能環保型流動水廁,24小時免費向市民開放。
為使百姓如廁方便衛生,市清掏處對市區內的一些旱廁進行了提檔昇級,變為高檔的水廁,每座水廁造價約20萬元,這些翻修水廁主要分布在社保局東邊裕民巷、近江早市、煤機廠附近、九小附近、七中附近。
以往在佳木斯周邊的社區,如廁難更為明顯,有些周邊社區的基礎條件和衛生條件差,使用率低,『少、破、髒』成為周邊社區公廁的特點。並且一個社區幾百戶居民往往只有一個公共廁所,離公廁較遠的居民有的甚至騎自行車去方便。
對此,佳木斯在2005年翻建和新建了一批旱廁和水廁,其中的大部分分布在社區內。對於一些破損的公廁,有關部門對其進行了清掏,翻修,統一刷上了油漆,貼上了警示牌,鋪上了水泥道板。
根據建設部規定,城市繁華地區每隔300米到600米要有一座廁所。一般道路800米到1000米要建一座廁所。而佳木斯市在經過市中心廁所開放以及公廁的提檔昇級後,可以達到每100至200米就有一座廁所,總數將近700座,遠遠高於建設部規定的標准。
公共廁所多了,可是如果找不到,也發揮不了它的作用,2005年在建造公廁的同時,佳木斯還在道邊路旁等顯眼的位置上設立標志性指示牌,上面標明最近公共廁所的具體位置,並且市民還可以撥打12319以及到市清掏處的網站進行查詢與投訴,而且印發了佳木斯市公廁導廁圖,從根本上解決了市民找廁所難的問題。
現在市民想『方便』可真的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