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電(記者 高長利)34歲的龐友祥,帶著全村300戶村民,以土豆敲開致富之門,魔術般的把發展村變成了五大連池市首富村。他連續多年獲得黑河市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2004年,他又被評為黑龍江省首屆十大傑出農民。
發展村,村不大,1400多口人,8000來畝地,還多是沙崗地。這地兒,種啥都長得乾乾巴巴的,就是長土豆,個兒大、高產、吃著口感好。特別是那種『花525』土豆,因為個兒大、芽眼兒少,鄉親們都叫它『大眼皮』。就是這『大眼皮』,經龐友祥一折騰有了品牌,紅透了半個中國,成了『貴夫人』,在南方有了響當當的名氣。
早些年,發展村不發展,窮得叮當響,因為土地種植土豆長得好,所以村民們都把土豆當糧吃。1998年,龐友祥認准了土豆這個『寶』,一心要靠土豆使村裡人都富起來。認准了就乾,他啃書本,參加馬鈴薯種植培訓班,闖馬鈴薯科研單位,結交馬鈴薯專家,引進新品種,改進種植方式,忙的不亦樂乎。
1999年,龐友祥和父親來了個南北對唱。在發展村和山東老家搞起了多品種同規程對比試種。結果『大眼皮』表現的最優秀,畝產達2500公斤,用地膜覆蓋的畝產高達3500多公斤。從產量、品質、抗病性、適應性等多方面看都應是山東一些地區的當家品種。『大眼皮』一下子抓住了當地農民的心。
龐友祥開始正式把『大眼皮』當成了發展村村民致富的敲門磚。為了鼓勵村民大面積種植,他磨破鞋底、磨破嘴皮家家戶戶去動員。2000年,幾戶種田高手和他一起擴種了『大眼皮』。秋天50萬多公斤的『大眼皮』種薯南下山東。當年秋天,山東農民的『大眼皮』獲特大豐收,他們又把所產的第二代薯種銷往上海、廣州等地,大賺了一把。山東人迷上了『大眼皮』。開始大量求購,價格好的讓人心跳,最好價格賣到每公斤1.36元。嘗到甜頭的農民,有了種薯的積極性。
2002年,龐友祥走上了村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任伊始,他想的第一個事就是要抓住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做大做強種薯經濟,讓村民盡快富起來。他覺得必須走『組織化產銷』、『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發展』之路。為此,他組織村裡種植大戶成立了種薯專業協會和綜合貿易服務公司,對種薯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為了讓發展村的種薯走向全國,他先後赴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內蒙古等地,登門拜訪馬鈴薯經銷『大腕』,邀請客商來發展村考察論證。每當臨近種薯收獲季節,發展村客商的集、訂貨信函電話從全國各地湧來。村民由生產者變成了經銷者,依市論價,取得了主動權,避免了售價不公等不利現象的發生。僅僅四年的時間,發展村種薯遠銷山東、河北、江蘇、安徽、遼寧、天津、內蒙古等七個省四十多個市縣,實現了每年萬噸土豆入關的目標。
為改進粗放落後的栽培技術,龐友祥帶領協會成員拜訪專家,並把專家和農藝師請到村裡授課指導。如今,村民們已完全掌握了種薯催芽、消毒處理、提純復壯、深鏵整地、配方施肥、防病滅蟲技術。
發展村土地少,種植規模上不去。為此,龐友祥親自到周邊農場幫助村民承包土地,避免了哄抬地價,降低了生產成本,也防止了大戶壟斷個別農戶包不到地現象。2001年起全村每年種薯面積都在萬畝以上,年產種薯萬噸以上。一些村民由於病、禍、災、缺資金少勞動力等原因仍十分貧困,龐友祥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認准了一個理,全村人富了纔算真正的富,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
村裡大面積擴種馬鈴薯,有錢戶喜洋洋投資置地擴大種植面積,貧困戶乾著急。龐友祥多次跑信用社協商,停息掛帳,又提供擔保,解決了貧困戶貸不到款的難題。四年間,他幫著全村貧困戶貸款1400多萬元。村民邱永學身體不好,而且上有老下有小,家裡窮得種不上地。2000年春,龐友祥幫他貸款5000元,又親自跑農場幫著承包了30畝地,又自掏腰包幫他買了20袋化肥,並把自己家最好的馬鈴薯種拿出來幫他種上,田間管理期間深入田間進行指導。到了秋天,馬鈴薯獲得大豐收,龐友祥又把第一個客商介紹給邱永祥,沒費吹灰之力全部種薯就被『包』了。一算帳,純收入一萬多元,當年脫貧。如今,全村已有6戶貧困戶在龐友祥的幫助下實現了脫貧。村裡人都說:『龐書記是貧困戶的主心骨』。
經過幾年的發展,發展村的馬鈴薯出了名,種薯、商品薯生產都已形成規模。如今,龐友祥又在馬鈴薯深加工上動起了腦筋,與有關廠家就薯片、粉絲、淀粉、速凍薯合作生產進行洽談,並已達成初步協議。
2005年,發展村人均收入突破了4000元。僅種植種薯一項,發展村村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住房磚瓦化率達85%,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100%,70%的農民用上了手機,發展人甩掉了叮當響的窮帽子。村民們說,『龐書記真是個好黨員,跟著他乾我們心理有底,我們都會有好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