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學生的未來是我的希望--記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教師潘紅梅
2006-03-07 14:43:5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7日電 題:崇高的事業 無悔的選擇--記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教師潘紅梅

  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一位教師,一年做三次大手術,昏倒在崗位上,頑強和病魔作斗爭,用堅強印證了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一名黨員,十幾年如一日,用全新理念推行素質教育,辛勤耕耘,用行動鑄造了『共產黨員』的金色品牌。

  一個園丁,傾心澆灌棵棵幼苗,釋放著生命的本色,將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間,用奉獻詮釋師德的高尚。

  她,就是優秀共產黨員、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教師潘紅梅。

  重癥襲來時,她選擇了堅強

  2004年5月13日,潘紅梅被醫院診斷為『腦垂體瘤』。霎那間,喧鬧的校園似乎凝固了……

  一段時間以來,潘老師總是感到頭疼,每天凌晨纔能入睡,對自己一向很忽視的她,並沒在意。這是一節語文課,潘老師上得異常艱難。幾次的停頓,針紮般的疼痛使她額頭上冒出了冷汗。她急忙扶住講臺,從兜裡拿出了常備的止痛片,把身體扭向黑板將藥咽下。這一幕令孩子們心痛得哭了。

  同事們都說:『在潘老師的辦公桌抽屜裡,看見最多的就是藥。每當看見潘老師氣色不好時,問她怎麼了,她總是說沒休息好。雙休日也顧不上去看病,總是惦記著家訪。』

  一瞞就是三年。一直靠止痛片和針灸維持的她,沒給學生丟過一堂課,沒讓一個學生掉隊,沒離開講臺半步。病越來越重了,痛苦無時無刻不再襲擊著她。醫院下了最後通牒,需要馬上手術。就在推向手術室的一瞬間,潘紅梅緊緊拽住校長的手說:『我一定要回去上班,這輩子我就當老師』,校長流著淚鼓勵她:『好,一言為定,我和孩子們等你回來』。

  此時此刻在潘老師耳邊,醫院的聲聲醫囑是微弱的,學生的一聲聲呼喚卻是如此真切。

  奇跡出現了,她真的帶回了健康,用堅強征服了病魔。全然不顧術後的虛弱,再次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為了學生參賽,她沒白沒黑的研究題型,加班加點地為學生義務輔導;藝術節上,她起早貪黑的組織排練大型舞蹈,汗水相隨相伴;在雙休日裡,她從早到晚的奔波在家訪的路上。大工作量,超負荷的勞作,本來就透支的身體又一次被病魔擊倒在工作崗位上。

  腦瘤再一次復發。為了不耽誤課,她選擇2005年的寒假第二次接受手術。這是潘老師在半年之內接受的第二次大手術。病床上的潘紅梅仍堅持寫著新學期的教學計劃,同時執著做著各種各樣的恢復性鍛煉,要盡快好起來。新學期,她依舊帶著習慣的笑容走進了那熟悉的五年四班教室。

  潘老師的回歸,讓學生們驚喜。『老師,歡迎你回來』、『老師,祝你身體永遠健康』……最淘氣學生的佩林高聲喊道:『潘老師,我們想你!』

  孩子們的關愛猶如一劑良藥驅走了病魔,疾病的痛楚在此時消失,潘老師感覺到了她和孩子們的心連在了一起。上課、下課、間操,孩子的安全記在心間。潘紅梅每天往返於6樓10多次,學生為潘老師做過計算,她每天至少要走2000多個臺階,剛做完手術不到一個月的她每次都累得『氣喘虛虛』。

  她還是像往常一樣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演節目、打籃球。然而,病魔又第三次向她襲來。

  間操時,潘紅梅的一個學生忽然昏倒了,她跑過去背起孩子送到了校醫室。由於用力過猛,潘老師感到腋下如針紮般的疼痛。醫院檢查結果:由於腦瘤的壓迫,她患上了急性乳腺炎,需要馬上做手術。

  數著學生的畢業時間表,潘老師又一次推遲了手術。點滴瓶擺滿了潘老師的辦公桌,學校的辦公室成了潘老師臨時病房。她一邊點滴,一邊為學生整理著作文集。整整二十一天,雙手布滿了針眼,疼痛始終未能減輕。學生畢業了,潘老師手術了。由於手術不及時,刀口大了3、4倍,一團團帶著膿血的紗布從傷口中取出,潘老師的全身在抽搐顫抖著。

  有一種美麗叫堅強,它猶如純金鑄造的通行證,牽引著潘老師戰勝病魔,擁抱新的生活。

  女兒與學生,愛的天平傾向後者

  潘紅梅有一個8歲的女兒,對於女兒,她總是愧疚的說:『我做得不好』。潘老師的女兒,上小學四年級。每天孩子都要跟著潘紅梅提前四十分鍾到校,瘦小的女兒也因此成為了全校第一個到校的孩子;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潘老師的女兒常常是餓著肚子在焦急的等媽媽;記不清多少次孩子熟睡在潘老師的辦公桌前。世上哪個媽媽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可潘紅梅卻將全部的愛都獻給了學生,獻給了她視為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教育事業。

  在潘紅梅的人生字典裡,母愛顯得如此蒼白。她將太多的愛留給了學生……不顧家人的勸說和病痛的折磨,她在赴京手術前一天依然為孩子們講完最後一節課。她囑托代課老師:『上課時,多提醒王岩,她有溜號的毛病』。

  7月12日,是繼紅小學畢業生舉行畢業慶典的日子。第三次手術後的潘紅梅,虛弱的沒有一絲力氣。凝望著日歷上的7月和病床邊的愛人感嘆著:『真快,5年來的朝夕與共,就要結束了。』

  潘老師的家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班裡的幾個同學更是潘老師家的『常客』。童丹丹父母離異,復雜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有些早熟。一段時間,孩子總是接得很晚,潘老師了解情況後,將孩子帶回了家。洗澡、梳小辮、換衣服,孩子煥然一新。夜深了,潘老師為孩子蓋好了被子,孩子甜甜的睡了……

  班級的劉鵬飛家人生重病,孩子的思想負擔很大。孩子10歲生日快到了,潘老師在自己家為小鵬飛辦起了生日宴會,插滿蠟燭的蛋糕、香噴噴的飯菜,一支生日快樂歌、一句真摯的祝福,讓孩子感動不已。

  她是老師,也是媽媽,但更是班主任、是學年組長。她用自己獨特的愛滋潤和澆灌著棵棵幼苗,改變著孩子們的一生。一個帶著帽子的小男孩出現在了5年4班的門口,孩子的媽媽流著淚對潘老師講述著孩子頭上的疤痕。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不敢摘下頭上的帽子。為了打開孩子心靈的窗口,潘老師學習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多年來的鼓勵、開導撫平了孩子心靈上的傷口。當小梁強坦然摘下帽子時,全班一陣熱烈的掌聲,潘老師偷偷的豎起了大拇指。小梁強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亞洲青少年鋼琴比賽』,獲得中、小學組唯一的一等獎,一舉成名。孩子激動地說:『我最想念班主任潘老師,獎杯是屬於她的!』

  在繁重的教學裡,她選擇了敬業

  聽過潘老師課的人都有一個共識:自如中充滿靈秀之氣。來到了她的課堂,也是走進了她的樂園。潘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流暢灑脫,不著一絲做作痕跡。舉手投足間、一筆一劃中、一問一答時都流淌著對學生們的濃濃真情,顯露出深厚的教學功力。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承擔,實驗教材的精心鑽研,試驗體系反復認證,潘老師在全校首創了開放式教學法。素質教育在不斷的深入,『減負』的號角在奏響。14名青年教師所組成的學年隊伍,潘老師又擔當起了領頭雁。

  2003年,剛剛畢業的張影老師分到了潘老師的組裡。上課經常是抓不住重點、難點,一系列問題讓張影整日愁眉不展。潘老師每日手把手的教、一節課一節課的聽,提出了改進教態、教學環節、板書等諸多方面的意見建議。一段時間後,張影迅速的成熟起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她的課堂裡不只是吸引學生,還吸引著青年教師。大家都有一個共識:潘老師的課堂無處不在。就連醫院的病房,也成了潘老師的課堂。與書籍為友,和臺燈做伴,十五個春秋,潘老師刻意求新,傾心於教學教改,將汗水揮灑在三尺講臺上,辛勤執著。

  徒弟李艷華,要參加『區新秀課』教學展示,身為教學組長的潘老師很不放心,強打精神的潘老師在病床上和徒弟一同備課,不厭其煩的逐一指導。強烈的頭痛讓潘老師有些支橕不住,兩片止痛片又放在了嘴裡……潘老師相信:成功的基礎是自信,自信是學生生命的陽光。她推出了特色教育法。王曉原是個內向羞澀的孩子,在潘老師適時的鼓勵和幫助下,孩子不僅在學習和能力上有了明顯的進步,還競選為學校的大隊乾,在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上多次代表班級發言。

  就要畢業了。術後一個月,身體仍十分虛弱的潘紅梅,用心在為每一個學生寫著最後的畢業鑒定。『你的未來是我的希望』,『說話再大一點聲音』,『過三年老師找你比試籃球』段段話語躍然紙上,溫婉入心……《童年的足跡》、《魚肚白》、《童年——人生春天的回憶》、《彩色的人生》一本本蘊含著潘老師的汗水和心血的作文集也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而出版成冊,五年的積累整理,孩子們揮灑著動情的語言,一個個動人的師生故事,記載著孩子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潘紅梅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同時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她先後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案例30餘篇,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市優秀班主任、百名師德高尚教師等光榮稱號。所教班級曾榮獲『市先進班集體』、『市優秀中隊』等稱號。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