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劉永坦委員談創新環境創新:亟待掙脫枷鎖
2006-03-10 10:48: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雪梅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聶尚榮 攝

 

 

 東北網3月10日電  『真正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創新是個系統工程,要把這件事搞好,從孩子到科研人員都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一個分子。創新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在全國兩會上,當記者和全國政協委員、兩院院士劉永坦談起創新話題時,他是從孩子談起的。

  劉永坦說,他的孫子在讀高中,學習負擔很重,每天做作業,常常要到晚上十一點。現在的孩子太苦了,讓孩子學鋼琴、畫畫、書法,孩子根本沒有快樂的童年。我們現在的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為了考試成績,學校還是在搞題海戰術。孩子每天被習題、應試這種東西困惑。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很難有創新性。回想我們那一代的小時候,沒有這麼重的負擔,對哪學科感興趣,還可找點課外的東西看看。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了對科技的興趣。如果按現在的教育,哪有時間搞課外活動,對科技的神往可能早就被扼殺了。

  劉永坦坦言,創新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首先是人纔問題。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都要和創新配合起來做,從現在開始的教育改革,應該瞄准創新的目標。搞教育的人都知道,我們是如何成長的,絕不是習題從頭做到尾做出來的。我有很多方面可能不會,不會沒什麼關系,最關鍵的是你認識世界的能力,不是老師給你灌了多少知識就完了,要自己能夠掌握,能夠開發,這個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教育界任重道遠。

  劉永坦認為,要徹底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解放出來,還要有很多配套措施。比如現在學校的考評制度,考核一個教師的優劣,就是一年寫了多少論文,拿了多少課題,都是簡單的數字標准。領導很好當,把教師寫的文章加一加,項目拿多少鈔票加一加,就決定給教師的崗位津貼是多少。這種管理太簡單,而且這種簡單方法完全扼殺了創造。教師應付考評,搞短平快,一稿多投、嚴重抄襲、作假。這就是簡單的方法造成的惡果。創造性的環境應該是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領導得相信教師,相信科技人員。現在的管理方法就是認為教師是偷懶的,這種管理體制就像拿鞭子准備隨時抽你,逼著人就想著找最容易的事去乾,不想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其實,創造發明是很艱苦的事。創新可能做了很長時間沒什麼結果。美國大數學家很多年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多年沒有一篇論文,如果在中國早就被開除了。管理者必須有容忍的態度,比如愛因斯坦,早年寫了有名的、震動世界的論文,但後期也沒什麼論文,他想用後期畢生的精力來完成一個偉大的理論,這個理論最終也沒完成。按中國的標准,愛因斯坦也得開除了。所以,必須有公正的評價體系,必須給科學家、研究者寬松的、愉快的環境,而不是拿著鞭子隨時准備抽的環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