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 1月24日,再過幾天就是辭舊迎新的春節了,孫積朝迎來了他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從工商部門手中拿到了『自然人獨資』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他成了哈市第一家『一人公司』老板。
時隔一個多月,得益於政策東風,當上了老板的孫先生感覺如何呢?
看著牆上金燦燦的公司營業執照,孫積朝講起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他注冊的公司名稱為哈爾濱泰興合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從事電腦配件經營及網絡工程開發等。過去,他一直在同類公司給人打工,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資金後,也萌發了自己創業的打算。資金、經營范圍、場所……一切都有了譜後,辦成什麼類型的企業,讓他一直舉棋不定。
個體戶?辦起來手續是簡單,可是經營的范圍會受限,『牌兒』也不亮。
辦公司?還要找合伙人,也挺麻煩,這一拖,可能就要到四五月份,承攬項目的黃金期可能就要過去了。而且多人決策,有可能貽誤戰機。
還是先找專家諮詢一下再說吧。一月中旬,他來到了哈爾濱南崗政務超市行政審批大廳工商窗口前諮詢,這一問,纔得知,新《公司法》已實施,『允許一個自然人或法人注冊成立一人公司』,像他這種情況,可以成立『一人公司』。
難題迎刃而解了。
於是,他開始准備相關材料,並提出申請。1月24日,當他接到通知,可以領執照時,自己都不敢相信辦公司這麼『容易』,在春節前,他成了哈市第一家『一人公司』的老板了。他坦言,公司成立後的這一個多月,很忙,但感覺真的挺好,自己的創業激情終於得以釋放。目前公司已經有了六名職工,其他人員在招聘中,相關業務也在洽談中。
對於選擇做『一人公司』,他認為非常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從業經驗,有一定的資金積累,需要快速決斷業務,需要一定的企業形象。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市場競爭,不全是大魚吃小魚,更多的是快魚吃慢魚,他們公司目前創業階段就需要快速決斷。關於『一人公司』的風險防范措施,他認為對創業者來說,也很必要,這有利於規范經營,樹立公司的信譽。
作為最早吃螃蟹的創業者,他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公司法》『門檻降低』只是解決了『起跑前』的障礙,真正的創業衝鋒仍在於項目選擇和公司經營上。而且『一人公司』做大後,公司事務會更多、面臨的風險更大,他將來還是要邀請多人『加盟』,纔能保證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