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 濕氣也能『作惡多端』
專家通常將這種引起人體產生疾病的過量濕氣稱之這『濕邪』。中醫濕病在西醫學中,可見於內、外、婦、兒各科臨床和人體各個系統的疾病。隨著全球暖濕氣流的影響,濕邪致病的廣泛性將更加凸顯出來。
通俗地講,濕氣對人體的損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病期長。風濕夾雜,侵犯肌膚,關節所形成的風濕痺癥則往往反復發作;二是損害脾胃。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三是導致皮膚病變,臨床常見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帶下等癥往往都與濕邪有關;四是呼吸系統疾病加重。可引起哮喘發作,上呼吸道感染等等。
家裡返潮多曬被褥
開春後室內昇溫速度比室外慢,當室外空氣突然劇烈昇溫,而且十分潮濕時,吹入室內便在冷地面和牆壁上凝結成為小水珠,出現返潮現象。
空氣潮濕,衣物和食品也容易返潮,穿著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吃了霉爛變質的食品,就會引起胃腸炎,甚至導致中毒,所以一定要重視防止濕邪的侵襲。專家介紹,在這樣的天氣,最好使用電爐、煤氣爐等加熱房間,盡量減少室內外溫差。返潮天氣,應關好門窗,減少湧入室內的水汽。一定要注意家中被褥和枕頭多晾曬,保持衣物乾燥。
春困也因『濕』
當濕氣通過人的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後,容易濕困脾胃,造成整個脾胃的運作失常,使人中氣不足。當濕濁上擾清竅時,會使人疲勞、乏力、頭暈和昏昏沈沈,這也是我們說的春困。
最容易春困或被春困影響較大的人通常體質差,尤其是有心腦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由於血管情況不佳,血液循環不良,大腦缺血、缺氧比較嚴重,春困起來的反應也就大而持續時間長。腦力勞動者,如辦公室的白領一族,也很容易受到春困的『騷擾』,這是需要特別重視的。
去濕食療方
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氣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類、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鮮蔬菜。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還要補脾。藥補不如食補,補脾多吃鯽魚、胡蘿卜、苹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