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電 由於公交車線路少、公交盲點多,黑車成了哈爾濱市松北區居民長期以來無奈而又離不開的交通工具。居民迫切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完善公交系統,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出行問題。
記者調查
隨著江北大學城的建設和哈爾濱市政府機關、企業的入駐,目前哈爾濱市江南有20餘萬人在松北區工作、生活。這使得原本就很少的公交車變得更加力不從心。於是,就出現了許多非法營運的港田、『摩的』、農用車、黑面包車,它們漸漸成了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而那些從事非法營運的司機多是當地的農民,乘坐這種非法營運車的居民沒有任何安全保障。
2006年2月6日早上,3名女學生乘坐一輛港田車去學校上課。途中,由於港田車車速過快,在躲閃一輛轉彎的貨車時,翻進路邊的溝裡,她們三人不同程度受傷,而港田車司機卻棄車跑了。3月5日下午,萬寶鎮化家村的一位村民乘坐一輛『摩的』時,由於司機酒後駕車,結果撞到了路邊的大樹上,現在兩個人都在醫院治療……
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到,這些『馬路殺手』闖的禍每年都佔全區交通肇事率50%以上。
據了解,2004年松北區成立以後,內轄松北鎮、松浦鎮、萬寶鎮、樂業鎮、對青山鎮、三電街道辦事處、太陽島街道辦事處,總面積736.3平方公裡,人口近17萬。相繼開通了54路、80路、85路、88路、346路5條公交線路,而這些公交車的站點都分布在松北、松浦、萬寶三鎮主要公路沿線。樂業、對青山兩鎮居民的出行至今還靠過路長途客車。隨著松北區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居民呼喚建立完善公共交通系統。
國家建設部《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城市公共汽車和電車的規劃擁有量,大城市應每800人至1000人一輛標准車,中、小城市應每1200人至1500人一輛標准車。』記者對松北區的5個鎮的村屯居民出行情況進行走訪調查發現,目前在松北區工作、生活的人口近40萬,而從江南到這裡的公交車只有200多輛,遠遠達不到《規范》的要求。松北區自成立以來,共投資6000多萬元用於道路基礎建設。目前,該區5個鎮的通鄉路總裡程55.5公裡左右,公交客運通行所需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專家觀點
大公交系統為什麼遲遲難以建立完善?哈爾濱市交通及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交車作為一種對低收入者的福利,政府要拿出錢來進行補貼。而松北新區在城市建設發展的同時,政府對公共事業的補貼沒有跟上。所以目前只能利用社會資源解決當前松北區居民出行問題。因此松北區現在的公交仍然屬於小公交即民營公交。由於新區面積大,出行流還達不到一定密度,民營線路考慮到自身的經濟效益,哪兒人多就往哪兒跑,政府對此也不能強行管制。將來新區發展到一定規模,人流增多了,這個矛盾就會被公交市場自然化解。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交通研究所所長裴玉龍認為,每一座城區的建設與交通規劃應是同步的,有關部門應盡快對松北居民出行開展調查,抓緊編制交通發展規劃和各項交通專項規劃,分期實施。從經濟效益看,發展公交可能不太容易掙到錢,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要『賠錢』的。如果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率,沒有把公共服務作為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那麼,在有限的資金內,城市政府在面臨『是用來搞開發,還是辦公交』的選擇時,就很容易忽視和犧牲後者。當前政府應增強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能和責任意識,加大對城市公交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財政支持,對公共交通實行經濟補貼、補償政策,從根本上解決松北區居民的出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