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墾區普陽農場分層制定標准 推進新農村建設
2006-03-17 19:5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東 李秀英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7日電(孫東 李秀英 記者高長利) 連日來,黑龍江省墾區普陽農場的領導分別帶隊走區串戶,就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各作業區的乾部群眾面對面交流討論;農場電視臺專門開闢『建設新農村』欄目,廣泛宣傳為什麼建設新農村,怎樣建設新農村;機關乾部、基層領導紛紛撰文,談中央一號文件、談新農村建設。一個建設新農村、服務新農村、奉獻新農村的熱潮在普陽農場迅速掀起。

  通過此次專題調研和大討論,普陽農場共列出就醫、入學、住房等8大重點、11個課題及24個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農場領導分工負責,20多個部門積極參與,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情民意的基礎上,逐漸明晰了切合普陽農場實際的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三分法』。

  作為墾區為數不多的『黑龍江省建設新農村示范點』的普陽農場,黨政班子經過認真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乾意見》後,一致認為,中央雖然明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20字要求,但由於本場各個作業區的經濟狀況、自然資源、以及文化習俗、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差異,新農村建設的起點有先有後、進程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因而標准的制定一定要『分層次』,切不可『一刀切』。故此,他們以國家級、省級、總局級、分局級、農場級五級文明單位為劃分依據,明確了五級新農村示范村的建設標准,讓所有的作業區年年有變化、個個有提高。第四作業區是『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在新農村建設上自然起點高、標准高、目標高。到『十一五』末,他們力爭全區的糧食總產要達到1.1萬噸,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人均收入達到3.5萬元,每年增幅14%,爭取家家住上樓房,五戶擁有一輛小轎車。第十二作業區是農場級文明單位,各方面條件相應的差一些,那新農村的標准就低一些,農場為他們定的標准是,到『十一五』末,全區糧食總產要達到5000噸,人均收入達到1.9萬元,家家住上高標准的平房。這樣,從發展實力、收入水平、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村風文化等十個方面一一予以量化。作業區的乾部群眾認為,這種分層次確定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做法,既積極科學,符合作業區的實際,又循序漸進,便於落到實處。

  一些職工群眾擔心新農村建設『一陣風』、『搞突擊』,甚至大拆大建。普陽農場明確提出,農場城鎮規劃是龍頭、基礎設施是保障、發展經濟是根本、致富群眾是關鍵,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目標要『分階段』實施,絕不能讓新農村建設成為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十一五』期間,結合墾區進行的撤隊建區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普陽農場將拿出1500餘萬元,在五年內分期分批地撤遷合並10個作業區的居民到管理區或者場部居住,讓作業區更多的職工群眾享受到農場在教育、醫療、文化方面的社會化服務。這樣,全場20個作業區規劃為10個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高標准的現代化居民點,既可以使全場恢復耕地300多公頃,每年還可增加效益120多萬元。2006年規劃建設3個生產發展快、生活水平高、精神文明佳、村容村貌美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5年內,10個居民點全部成為示范點。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在場部建成擁有100幢別墅的美輪美奐的別墅小區、環境優雅的生活小區、高標准的普通住宅小區,使場部街道百分之百實現白色路面,讓普陽人徹底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的歷史。

  『不違背群眾意願、不增加群眾負擔、不損害群眾利益』,是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農場領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普陽農場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條『紀律』。為此農場黨委制定了『分責任』的考核辦法:計財科、精神文明辦公室、衛生、農林等20多個部門都明確了逐年分解的目標、任務且納入年終考核。其中,農場在出臺扶持、促進作業區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政策的同時,每年重點用於農機具更新、新技術推廣、道路交通、環境整治、百姓健康、精神文明、職工創業等七大工程的農場財力不少於1200萬元。作業區的職工群眾一致反映,這些政策的制定『含金量高』、『讓百姓得實惠』。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量力而行,使普陽農場的新農村建設在大膽創新的同時,務實推進、務求實效,真正使新農村建設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