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巴彥縣打造陽光財政 一年節支1220萬
2006-03-20 10:09: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憲武 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0日電 財政貧困縣的巴彥,將財政工作的重點放在了挖潛節支和改革事業供養體制上,全面展開了『五清一改一建』工程,年節約財政支出1220萬元。

  多年來,巴彥縣財政支出『兩大一多』問題嚴重,即事業支出大,佔財政總支出的80%多;工資支出大,高達2.2億元;財政供養人多,高達19426人。去年3月開始,『五清一改一建』工程全面鋪開。對全縣財政供養的離退休人員進行了驗證核實,清理死人吃『空餉』,兩個多月共查出191名死亡人員吃『空餉』,年節約支出201萬元。

  針對巴彥2003年兩級財政變一級財政後,鄉鎮借機虛報財政開支人員的問題,去年7月開始,對18個鄉鎮工資發放情況進行了認真清理。結果發現有15個鄉鎮虛報317名開支人員,年冒領工資近300萬元。在此基礎上,針對鄉鎮反映個別教師工資表大於教師實發工資數額問題,開始清理虛增級差工資。巴彥財政局帶著人事局核定的工資標准,逐鄉鎮核兌發放數額,發現萬發、巴彥港等9個鄉鎮年虛報級差工資225萬元。

  針對社會反映某些人不上班領工資的問題,從去年4月開始,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調出和不上班人員開支進行了認真清理。通過調查核實,共清理調出人員和超過一年不上班人員領工資37人,年節約支出35萬元。針對全縣遺屬補貼人員高達1279人的現狀,從去年6月起,開始清理遺屬補貼人員,共查出不符合條件的遺屬補助人員518人,年節約支出50萬元。針對清理出的問題,該縣做出決定:一是對不符合政策規定的518人,從2005年7月取消遺屬補貼資格;二是全面建立遺屬補助人員檔案,形成了管理和監督新機制。

  在『五清』的同時,巴彥縣改革事業單位財政供養體制。針對事業單位工資增幅大,財政按比例負擔過重的問題,推行了『以事養人、分類供給』的財政體制。對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在清理財政供養人員的基礎上,對醫院、文工團等26個差額補貼事業單位改為定額補貼,從而扭轉了財政對差額補貼事業單位逐年增加補貼的局面,年節約財政支出350萬元,從根本上減輕了財政負擔。

  同時,圍繞建設『陽光財政』和『節約型』財政的目標,加強了制度和機制建設,堵塞財政管理漏洞。他們針對人員工資管理中的紕漏,成立了工資股,變分散管理為集中管理,形成了工資審批、調增預算和撥付工資三股之間相互制約的新機制,增加了工資調整的透明度。為了徹底解決鄉鎮和部門虛報工資問題,將財政供養人員全部納入微機管理,按微機人數和標准撥付工資,杜絕了虛報冒領工資行為。針對遺屬補貼發放中的紕漏,出臺文件重新明確了遺屬補貼的對象和條件,規范了審批程序,嚴明了審批紀律,有力地堵塞了財政資金流失的漏洞。針對實行工資卡發放後調出人員和死亡人員工資管理中的紕漏,出臺了調出人員審批辦法和死亡人員報審辦法,規定調出人員必須到財政部門核減工資後人事部門方能辦理調出手續;規定民政部門每月必須向財政部門報送死亡人員名單,有效地堵塞了調出人員和死亡人員開工資的漏洞,受到了社會稱贊。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