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3日電 大蒜、大蔥、大白菜、小菇,使實現村名噪一時。收獲時節,成行的車隊排在村口,成沓的票子滾進了腰包,俊俏的媳婦也就娶回了家。
在肇州縣二井鎮實現村,對種地有著深深情結的村民們,如今的地越種越細,越種越精,大蒜套種大白菜,壟臺上種大蒜,壟溝裡種大白菜,一塊地收入雙份錢,畝效益都在2500元左右,村民把大蒜喜稱『金疙瘩』。
我們去采訪的當天,村民張彥波一家剛剛賣完2萬公斤大蒜,純掙3萬多元。除此之外,他還在村裡收購了3萬公斤大蒜也全部賣掉,賺了3萬元,復種的大白菜掙2萬元,去年的機電井收入1萬元,小四輪拉了七天磚收入2000多元,這一算,張彥波去年一年收入9萬多元,人均收入近2萬。
同來的村長插話說,除了張家,村裡有300多戶農民種了5000畝大蒜,每到栽蒜和編蒜時節,種蒜人家都僱人,附近村莊的人成車來,特熱鬧。別的村種蒜不好賣,可我們村不愁賣。為啥?有規模唄!吉林、山東壽光的,來一趟拉走好幾車,不跑空車。有錢了,就連村裡的小伙都好找媳婦,人家一聽是實現村的,都搶著給。
除了套種增收以外,全村120戶村民還種植了萬壽菊,去年種植了1000多畝,畝效益在600元左右,佔農業總收入的35%以上。
如今,村民又瞄上了村裡的加工業。村裡的浸油廠、萬壽菊加工廠、紅磚廠,成了村民們經濟收入的又一個希望。他們擴大萬壽菊、大豆種植面積,產出的原料直接送到工廠裡加工,剩餘的勞動力還可以到廠裡打臨時工。這還不算,他們還可以拉磚跑運輸,農閑時只要四輪車在磚廠門前一停,就會有人來僱,一個來回至少要賺六七十塊。
村支書於英龍算了一筆賬:今年,除了萬壽菊加工廠以外,紅磚廠由去年的年產1200萬塊擴大到2000多萬塊,同時開發浸油廠大豆終端項目。這樣,既能拉動種植業,又能轉移勞動力,裡外一算,三家企業拉動人均增收1500元。
村長說村裡的打算是:發展村辦工業、建設現代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今年人均收入要達到5000元。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要達到63%,畜禽捨飼率要達到80%。
眼下,村民們已立下誓言: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人均純收入不達到7000元不罷休,那時全村家家要住磚房、走磚路、打手機,看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