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海林每年注入千萬元
2006-03-25 14:17: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中華 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5日電 海林市委、市政府日前決定,從今年開始每年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農村發展產業、村屯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社會事業和公益事業的獎勵和補貼,為村鎮發展注入活力,構築促農增收的長效機制,全面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市裡出臺了這麼多好政策,而且每年還拿出1000萬幫助我們建設新農村,這讓我們農民深受鼓舞、渾身充滿了乾勁、心裡甭提多高興了。』海林市蔬菜村黨委書記竇乃興臉上洋溢著興奮之情告訴記者。

  海林市歷來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強化各項措施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確保農村穩定,農業農村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05年以來,該市先後榮獲『全省農村經濟先進市』、『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市』、『全國林業執法先進市』、『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市』等榮譽稱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

  海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主要領導親自帶頭組織有關部門組成調研組深入村屯調研,並組織四大班子領導和9個鄉鎮的黨委書記及11個示范村的黨支部書記到被譽為『龍江第一村』的齊齊哈爾市甘南縣興十四村考察學習。結合調研和考察情況,在今年農村會議上出臺了《中共海林市委關於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決定》、《海林市村『兩委』班子及主要領導考核評價辦法》等一系列文件。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該市創新機制,建立了多元投入機制。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000萬元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並要求各鄉鎮也要根據各自實際,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資金、農村信貸資金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同時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機制,新的稅收按一定比例返還獎勵鄉鎮和村。此外,該市采取『以獎代投』、『以獎代補』的原則,對發展主導產業、創建農業品牌、農業科技推廣、保護生態環境、對外輸出勞務、農村公益事業建設等方面進行一定比例的獎勵,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人是關鍵。海林市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市長親自任組長,今年在全市選派10名優秀後備乾部,下派到10個省級示范村掛職。為了提高村乾部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海林市出臺了村『兩委』班子及主要領導的考核評價辦法,考核結果和工資掛鉤,完善獎優罰劣的制度。對連續在農村擔任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滿20年的,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每年補助每人1200元生活費,此舉極大地調動了村乾部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如今,在海林農村處處都能感受到那股新農村建設的熱潮。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