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6日電 25日上午,哈爾濱市舉辦了『2006春風行動』促進就業招聘大會。以哈市人力資源市場為中心會場,各區、縣(市)的火車站、長途客運站等進城就業農村勞動者聚集地,同時舉行了為農民工提供就業的服務會。僅在市人力資源市場,上百家用人單位就提供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
可是在中心會場和哈爾濱火車站等地,記者對參加招聘大會的農民工進行采訪時發現,農民工在哈爾濱找工作依然面臨著幾道關,找到稱心合適的工作還是很困難。
工資得不到保障,依然是眾多農民工最為懮心的事。來自賓縣的22歲小伙王明,在招聘臺前走了好幾個來回,有幾個合適的工作,可他卻始終猶豫不決。來哈爾濱打工已經兩年多的他,因為屢次拿不到約定的工資,所以現在選擇工作時,可謂如履薄冰。據他講,他曾經在道外區某浴池打工,講好每月420元錢,一個月一結算。可是第一個月就被壓住了工資。乾了一年零三個月後要走時,老板拒絕給他最後一個月的工資。沒辦法,他找到有關部門投訴,可是因為沒有證據,最後還是不了了之。隨後,他又應聘於幾個服務企業,這些企業都規定有『試用期』。他常常一到『試用期』滿時,就被以種種理由『炒』掉。起初他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好,後來和他同來的老鄉也屢屢遭遇此事,他們纔聽說,現在就有這樣一些企業通過這種方式白『用工』。
就業市場勞動合同難簽,也成為農民工頭疼的事。采訪中,多數農民工說,近幾年,他們也意識到了簽勞動合同是對他們打工權益的保障,所以在和打工企業見面時,也都提出來簽訂勞動合同。可是,幾乎都被拒絕了。特別是服務行業,幾乎就沒有簽勞動合同的說法。雙城的農民工李宏偉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能,去了十幾個服務企業,都不答應簽勞動合同。沒辦法,最後只得選擇了一家。到臨走時,還是被克扣了半個月的工資。對此,多數農民工都表示很無奈,因為現在畢竟是買方市場,他們沒有更多的選擇。
現在雖然招聘市場多了,招聘活動多了,可是能讓人塌心做的工作卻越來越少了。王明說,他在許多招聘會上都對自己相中的工作進行了填表登記,可是個個都石沈大海,沒有回信。他自己打電話過去,可那邊說人都招滿了。還有一些企業常年打著招工的信息,前去應聘,卻被告知人已經夠了,或者乾不了幾天就被解聘了,而且一分錢都不給。現在,他們應聘時,因為不給簽勞動合同,就只能根據老板的相貌來判斷是否可靠了,但這誰又能看得准呢?
采訪中,記者看到農民工來的很多,可是能找到稱心工作的並不多。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農民工多數沒有什麼技能,而純體力的工作工資一般都很低,不過三四百元。七臺河來的王志,幾天來一直在各招聘市場轉,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說,錢太少了,不願乾。可是自己已經30多歲了,服務行業都不願意要,技術活又不會乾,所以活難找。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學點技術,他搖搖頭說:『有什麼好學的呀,都這麼大歲數了。』
活動結束後,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有關部門。據介紹,農民工權益得不到保障、就業難等問題確實存在。而今年,由於農村富餘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任務將更加繁重。據統計,哈市現有農村人口508.8萬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132.9萬人,佔農村人口的26%%。為此,哈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將繼續充分發揮區、縣(市)街道勞動保障平臺的功能,把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工作在基層做深、做細;同時進一步搞好進城務工農村勞動者的就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擬出臺《農民工權益保護和服務管理辦法》,消除一切歧視性政策,為農民進城就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人身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