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電 群力新區未來應建成什麼樣?昨天,在哈爾濱市群力新區總體城市設計評審會上,記者專訪了東南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訓正,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呂斌及美國規劃師學會前主席薩姆·卡塞拉等國內外專家,他們給『群力』建設不約而同提出建議:要建一座新興城區,而非單純解決居民居住問題的小區。
新城非『臥城』不要『攤大餅』
呂斌教授告訴記者,建設新城是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模式,但新城不同於最早出現的那些衛星城概念。他認為,北京的『攤大餅』式發展模式不適合哈爾濱群力新區。
呂教授認為:因為那只是大規模的住宅區,功能單一,對母城市依賴性很強,從北京的現狀看,其周邊的大型居住區平時就是個『臥城』———只有晚上睡覺纔回去,這會造成交通擁擠,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新城非『碎城』要融成整體
『未來的群力新區決不只是單單解決32萬居民居住問題,它還應該為江北和周邊工業園區,甚至是老城區,提供相應的功能服務。』鍾院士認為,四環路靠著群力邊上過,三環路穿越其核心區,群力新區必須注重與城市其他各個區域的整體聯系,同時更要把群力內部建成一個融會貫通的整體,而非各自獨立、封閉的『碎城』。鍾訓正院士指出,群力新區內每部分都應有聯系和呼應,『纔適合人居住、工作和休閑』。
新城要保護文化和自然特色
薩姆先生告訴記者,『建設新城並非是簡單摧毀全部舊有的東西,既然是一座新城,其間就要包含綜合性的城市要素———文化,尤其是有一定歷史的文化就是要保留的重要要素。』
薩姆建議,可否把群力新區內的有代表性廠房保留一座,讓過去的歷史在此延續。『這在很多年以後會成為新舊城區聯系的紐帶,也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