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整村推進』促貧困村脫貧致富
2006-03-28 11:03:0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趙朋輝 王大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電 今年過春節時,通河縣三站鄉扶貧包村乾部被建興村農民盛情邀請到家吃年豬肉。這是通河縣從2002年開始連續4年分批對16個重點貧困村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戰略後,發生的可喜變化。集中資金使貧困村整村脫貧致富,通河縣的做法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4年前,通河縣年人均收入低於1300元的貧困村多達49個,佔全縣的59.7%;貧困戶12613戶,貧困人口43034人,分別佔全縣農村總戶數和總人口的42.8%和40.2%。村集體經濟薄弱,大多數村屯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條件較差,有的甚至是空白。群眾吃水難、看病難、上學難、行路難等問題和髒、亂、差現象十分突出。面對嚴峻的貧困形勢,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通河縣被確定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這一契機,認真總結過去扶貧工作的經驗教訓,確定新階段的扶貧開發工作,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徹底改變過去僅靠上級扶貧資金撒『芝麻鹽』的方式,探索出一條整合力量、『集中優勢財力『打殲滅戰』的扶貧開發新路子。他們把省、市、縣共同投入的2845萬元扶貧開發資金,全部用在『整村推進』的16個重點貧困村的全面建設中。本著基礎設施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同步改善,精神文明與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的原則,對重點村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增收項目、社會事業等建設內容全面規劃設計,加大推進力度,使重點推進村的村容村貌、農民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了新的生機。

  如今,通過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通河縣16個重點貧困村4022戶貧困戶、14658人中90%以上擺脫貧困,年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有11個村達到省扶貧辦確定的優秀標准。在『整村推進』中,先後投入資金719萬元,為重點村進行農村路橋建設,修建道路98條62公裡,其中為依山、建興、樺樹等8個扶貧開發重點村新建水泥路面22.3公裡。先後投入資金905.6萬元,用於解決貧困村吃水難和水質差的問題,

  打飲水井84眼,重點村推進自來水入戶4917戶,使19668人吃上優質自來水。16個重點村接通了電話和有線電視,家家戶戶能看幾十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偏僻山村貧困戶也能看到10個頻道以上的電視節目。新建校捨、衛生所、畜牧技術服務站,解決了農民就醫難和上學難,實現了畜禽看病不出村。貧困戶靠畜牧家禽養殖紛紛脫貧。鄉鎮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構建了一批和諧文明新村。

  2006年,通河縣委、縣政府又確定了『整村推進』的8個重點貧困村。按照他們的規劃,在已實現16個村脫貧的基礎上,剩餘33個重點貧困村將在幾年內逐步脫貧致富,步入社會主義新農村行列。

  方向性的思路龍潭

  通河縣在扶貧開發工作中,集中資金實施整村推進的做法好。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發展生產,對貧困地區的幫扶更是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以往的扶貧,往往是把有限的資金平均攤開用,撒『芝麻鹽』。這樣看似『惠及』面廣,但只能是『毛毛雨』,無法從根本上脫貧。通河縣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個村一個村地整村推進,是一種方向性的思路。

  通河縣做法的另一個可貴之處,是扶貧先扶生產。投入資金進行路橋建設、通訊設施建設,幫助農民選致富門路,可謂抓到了根子上。扶生產,使16個村的90%的農戶脫貧,村容村貌也隨之有了極大的改善。這樣不消幾年,剩下的貧困村將逐步脫貧。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