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5日電(記者 高長利)富錦市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針對貧困落後村存在的具體問題,按照『倒排榜』的方式,確定了34個貧困落後村。在整改過程中,這些貧困村通過采取『五加強』的方法,有效改變了落後村的經濟貧困狀況,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
加強村級組織調整力度,增強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針對貧困落後村存在支部班子軟弱渙散的問題,富錦市大膽實施能人戰略,對貧困落後村班子果斷調整。全市采取『兩推一選』的辦法,把有一技之長的科技能人和具有經營頭腦的經濟能人選進支部班子,把優秀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為村乾部,不斷提高其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能力,帶領村民尋找致富項目,協調生產資金,傳授種養技術,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帶轉變,充分發揮致富能人致富帶富能力。到目前共調整和新增黨支部成員26人,其中支部書記12人。
加強黨員示范區建設,提高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對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的村,富錦市結合『四培養』工程,指導黨員乾部積極創辦示范區,建立支部加協會模式,做給群眾看,領著群眾乾。協會外接市場、內聯農戶,集科技推廣、生產服務、中介搭橋於一體,成為貧困落後村科學技術的傳播點、信息的集散地,加快農民進市場步伐,推動後進村經濟發展。同時,富錦市把業務素質高、思想品質好、善於帶頭致富的黨員乾部樹為典型進行宣傳,進一步激發了後進村群眾致富的積極性。目前,全市共培養黨員科技示范戶1300多戶,培養黨員種植大戶870戶,黨員農產品流通大戶130多戶。
加強市場調查,理清經濟發展思路。對有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的貧困村,富錦市通過理思路,找市場,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壯大集體經濟,達到以企促村,以企增富。目前,已幫助14個後進貧困戶選定項目34個,協調生產資金16.8萬元。整改工作以來,已有6個後進村13名致富帶頭人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加強科技意識,調整貧困落後村農業種植結構。有些貧困落後村農民學科技用科技意識不強,為此,富錦市組織農技人員、科級乾部深入貧困落後村,發揮乾部的政策和科技優勢,引導後進村進行結構調整,發揮『一村一品』的特點,村村確立了重點種植項目,形成自己的優勢產業,擴大農民增收途徑,有效地促進後進村的整體脫貧。上街基村借助靠近市區的地理優勢,確定了蔬菜強村、市場興村的思路,集中發展棚式種植,通過單建、聯建等形式,全村共建溫室大棚28棟,產品在市內實現自銷,全村增收60多萬元,農民僅此一項人均增收1326元。
加強村民自治能力,實現民主管理。有的貧困村管理不善,群眾對村乾部意見大。富錦市在調整村『兩委』班子的基礎上,加強民主管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通過組織黨校、民政、普法辦、信仿辦等單位的專家和乾部送法上門,深入到貧困落後村普及《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婚姻法》、《信訪條例》等同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落後村政務公開的透明度,改善了村民自我管理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送法上門34次,參加3000多人次,34個貧困落後村有15個村步入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