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保水防沙固堤治鹽鹼 肇源縣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
2006-03-29 19:16:5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東 肖志剛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9日電(張東 肖志剛 記者高長利) 近幾年來,大慶市肇源縣始終把治理沙土流失、改造中低產田、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縣域經濟的重點工程來抓,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今年全縣計劃造林2萬畝,育苗1000畝、義務植樹110萬株,改良草原6萬畝。

  肇源縣地處松花江、嫩江左岸,境內水、草、田三分天下。該縣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提出了東保水土、西防風沙、南固江堤、北治鹽鹼的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在植樹造林上,他們采取圍田造林、圍城造林、圍路造林、圍屯造林、圍水造林、圍堤造林和治沙造林的『六圍一治』辦法,堅持『誰造誰有、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時間、統一標准,確保造林質量,並鼓勵各級領導帶頭造林,全縣造林工作呈現出良好態勢。據統計,2005年,全縣完成造林面積22645畝,為省裡下達指標的141%,平均成活率高達92%。其中面積在300畝以上造林地塊6處,200畝以上造林地塊4處,100畝以上造林地塊24處。

  恢復植被,是這個縣治理生態環境的又一項治本措施。他們通過退耕還草、全面禁牧、人工種草、圍欄封育等措施,大面積地恢復植被,還投入200餘萬元進行草原改良。目前,僅退耕一項就達5500畝,已改良草原21萬畝,種草2.1萬畝。

  此外,他們還闢建重點保護區,將縣內的西海濕地、蓮花湖、沿江茂興湖、雞心灘確定為自然保護區,並進行植樹造林、植草綠地。制定《肇源縣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對保護區實行區域性管理,嚴格控制開發,對生態環境進行重點保護。目前,全縣保護區面積已達24萬畝。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肇源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26.28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5億元,農民純收入3107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4285元。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