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我省非公經濟迅速成長壯大 七項成果積蓄發展後勁
2006-03-30 07:06: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30日電 在國家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遇帶動下,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迅速成長壯大,並始終保持著快發展、大發展的強勁發展態勢。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過去五年,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實觀在七個方面戰果顯赫。

  一是成為全省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五』期間,我省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增長速度,已經成為拉動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某些地市,甚至成為主體經濟,:如七臺河市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的生產總值,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75%以上。到去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經濟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了1/3。

  二是成為城市實現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渠道。截至目前,全省非公經濟從業人員已達605萬人,全省50%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由非公有制企業提供;全省農村勞動力的17.6%在鄉鎮企業就業,佔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總數的41.3%;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來自鄉鎮企業。

  三是成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生力軍。『十五』期間,全省一大批中小企業(鄉鎮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通過兼並、聯合、參股、嫁接、租賃合作等多種形式,積極參與國企改革,在盤活國有資產、安置下崗職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省內各縣(市、區)90%以上的國有和集體企業都已完成了改制。去年,全省783戶非公有制企業,投入資金22.2億元參與國企改制,共安置下崗職工3.9萬人,盤活國有資產39.4億元。

  四是在全省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我省制藥行業中,非公有制企業佔企業總數的70%;在林木加工業中,非公有制企業的加工量佔全省加工總量的60%。特別是一批非公有制企業,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為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在全省300多家企業持有的有機、綠色食品標識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佔70%;在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60%是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

  五是成為全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我省非公有制經濟進出口總額和出口總額分別佔到全省的60%以上,無論是對外礦產資源開采、石油冶煉、林木采伐,還是農業種植加工,工業制造、餐飲服務和進出口貿易,非公有制經濟都大放異彩。

  六是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要力量。隨著各類小區的發展,非公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在縣域經濟發展較好的市、縣,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當地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了60%,稅收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也都超過了50%。

  七是科技創新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五』期間,我省民營科技企業達6800戶,有158戶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1000餘種,推廣應用新技術500餘項;其中3個項目獲省政府重大科技效益獎,10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 300餘戶企業通過了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100多個產品獲省名牌產品稱號。

責任編輯:杜筱